柔道技術|一文看清三種基本足技:大外刈、大內刈、小內刈
當大家觀看柔道比賽時,不時都會見到選手互相以腳勾掃對方。其實柔道有四招稱作刈的足技,分別是大外刈、大內刈、小外刈、小內刈。到底它們之間有什麼分別呢?
大外刈
大外刈是柔道中最基本的足技,不少初學柔道者所學的第一招便是大外刈。大外刈英文可稱作譯音Osoto gari,或Big outer reap,是一招用腳勾掃對方的招式,更是著名柔道家木村政彥的得意技。柔道有四招稱作刈的足技,分別是大外刈、大內刈、小外刈、小內刈,當中的關鍵皆是上半身破勢,再以腳勾取對方重心腳,不同的足技可以靈活轉換組成連絡技。
以執右襟為例,取方左腳踏前至受方右腳側並排,預留大約一隻腳掌的空隙以便自己稍後右腳上前,右手盡量將對手身軀拉近自己,而且向上釣起,加強對受方的控制,而左手則向左牽引,務求使受方將重心移至右腳;此時右腳越過自己左腳與受方右腳的空隙,往前擺起再勾掃起受方的右腳,雙手保持牽引,作類似扭軚的動作,執襟的右手推往地面,而左手收往自己左腰側。
想了解更多,可參看:《柔道技術:大外刈/大外割》
大內刈
大內刈(中:大內割,英:Ouchi Gari)與大外刈雖然相似,但在細節上仍有不同,大內刈即是以取方一腿勾取受方的另一腿,以執左襟為例,即是以取方左腿勾取受方右腿內側,大內刈的細節和重點如下。
取方在施術前可以先拉下受方,使其有反抗力往上,繼而利用雙手同時往後推,執襟的左手手腕往內捲,抵住對方肩胛骨或胸口,右手則可以吊起往後或是用力往下拉扯;而同時左腳踏前至受方雙腿之間雙手保持牽引,右腳以繼步的方式踏前(將右腳踏於左腳的左後方,兩腳小腿或會貼緊),踏步的同時微微曲膝,使自身重心下沉並傾前,盡量貼近受方,將重量放在受方身上將左腳伸至受方兩腿之間,以劃圈的方式勾起受方左腳小腿,同時保持衝力和雙手繼續往前推,當受方摔倒之際才放手讓其著地
需要留意使用大內刈時需要盡量靠近對手,而因為大內刈需要將自己的重心放到對手身上,所以有可能連使用者都會摔倒,此時可以繼續保持捉緊對手的道袍,以便在寢技的控制;另外,在劃圈勾腿時避免勾取太高的位置,否則若對手的重心較穩,可能難以勾起對手,反而會遭到反擊。
想了解更多,可參看:《柔道技術:大內刈/大內割》
小內刈
小內刈顧名思義,自然與大內刈有關,而小內刈即是以取方一腿勾取受方的同一腿,以執右襟為例,即是取方以右腿勾取受方右腿內側。小內刈的動作幅度比大內刈小,不但可以於移動時使用,亦可作連絡技使用。以執右襟為例,小內刈的細節和重點如下。
取方在施術前可以先將受方推往後方,使受方踏為前後步,執襟的右手手腕往內捲,抵住對方肩胛骨或胸口,左手則用力往左下方拉扯;而同時左腳繼步踏前(將右腳踏於左腳的左後方,兩腳小腿或會貼緊),貼近受方右腳前方。雙手保持施以壓力,同時推髖向前、重心稍為下潛,增加受方壓力,務求令受方重心移至右腳上。將重心移至左腳,以右腳向上方勾取受方踏前的右腳內側,雙手繼續保持控制並往前推,當受方摔倒之際才放手讓其着地。
需要留意使用小內刈時需要確保自身重心靠前,才能施以足夠壓力予對手,亦因為小內刈同樣需要將自己的重心放到對手身上,所以有可能連使用者都會摔倒,此時可以繼續保持捉緊對手的道袍,以便在寢技的控制。
小內刈可以因應不同情況作改變,除了可以推前對方時使用外,亦可以乘着對手踏前時用,又可以配合其他招式作連絡技。
想了解更多,可參看:
【被譽為「太美的柔道家」的烏克蘭柔道選手Daria Bilodid】
【被譽為「太美的柔道家」的烏克蘭柔道選手Daria Bilod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