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武道|國學大師親為孫祿堂作序 與杜心五深交互相敬重

梁漱溟的武道|國學大師親為孫祿堂作序 與杜心五深交互相敬重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武備志曾提到了魯迅等「進步文人」對傳統武術的攻擊。似乎在五四洪流下,傳統已經成一副累贅的招牌,不容墨客心寬。不過,這只是主流史觀中的一塊拼圖,真正故事卻存有更多色彩。1922年,《學衡》雜誌第一期在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其主張為「讀聖賢書,增加愛國心與人文道德情懷」,實則就是要復興儒家文化。大抵儒家社會,哪怕是動盪時局,亦總會有人希望傳承舊學。以學派計,代表是新儒家;以人物論,佼佼者為梁漱溟。若然魯迅是武林公敵,那梁漱溟就是俠士們的同行者。

梁漱溟的傳統觀

被譽為「最後儒家」的梁漱溟,在維護中國文化價值的同時,也不免接受歐美視角批評中國的國家功能缺失。(騰訊網)
梁漱溟。來源:百度百科

梁漱溟(1893-1988),蒙古人,原名煥鼎,字壽銘。與其時的大部份知識分子一樣,梁漱溟對傳統文化大加鞭韃,但卻是抱持「責之心、恨之切」的體恤態度:在《中國文化要義》一書中,梁漱溟區分了理智、理性兩種觀念,前者講求冷靜計算、後者着重倫理道德。而理性的最高表現,便為儒家精神。可惜的是,在缺乏經濟發展的基礎下,「忽失於物,而看重人」的道德社會結構只會是「眼高手低」,成為不切實際的半套政治現況。

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之核心問題,不在於落後而反是過分早熟。隨著西方民主、科學精神的洗禮,中國社會的基礎結構會日趨進步,早熟的儒家精神亦將會獲得真正的應用空間。所以對比起要徹底清除舊文化的魯迅等人,梁漱溟更希望能夠替傳統文化覓得一席之地。中共建國後,梁漱溟設法調和馬列主義與儒家思想,並打算透過改造鄉村實行社會教化。文教以外,武術等傳統技藝也成了梁漱溟的保育對象。

對他來說,國術不單是一門體術,更是一種高等的文化載體。綜觀梁漱溟一生,雖然沒有介入武林,但卻主動結交武林人士,並為武術叢書作序。那部書便是孫氏內家拳掌門——孫祿堂的《拳意述真》。

孫祿堂的《拳意述真》

+2

孫祿堂(1860—1933),河北完縣人。先後隨名師習練過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拳法。合三大內家拳於一身的本事,令孫祿堂聲望一時無兩。在個人修行以外,他開始將自己的拳學心得出版成書,《拳意述真》便是在1923年發行的第四部著作。

與之前的《形意拳學》、《八卦拳學》等不同,《拳意述真》並不旨在教導具體的招式套路,它其實是一部訪談錄,摘錄了各派拳家的練拳經驗。內家拳法本來就與傳統哲學相表裡,經個人演繹後就更顯抽象。

此等哲學論述在他人看來可能不知所云,但對梁漱溟而言卻是證明了國術的道學性質。在《東方學術概觀》一書裡,梁漱溟寫道中國固有的體育鍛煉方法如內家拳等,實源自於道家的內在修行,它與西方人重視外部機能的競賽運動恰好相反。而他認為,在世間存留的文字記載中,最能描繪此藝者,當屬孫祿堂所著的《拳意述真》。

出於對《拳意述真》的興趣,梁漱溟為《拳意述真》的重印版作序,內文讚揚孫祿堂「徹底揭示出內家拳實為道家學」,「在古學晦塞之今日,吾尤懼其湮沒失傳,由是有志為之重印出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梁漱溟雖然重視《拳意述真》的出版,但並不等同他認可孫祿堂本人的所有論述。事實上,他在開首便批評「孫氏此書自有不少缺點」,例如字體不正、註釋含混等,而孫祿堂的識見亦明顯郁固於北方武林,不能惠及整個中國。

整篇序言,無論篇幅或語調上講,梁漱溟最尊重的,還是一位【武備志】介紹過的人物——杜心五。

道家與武家

【武備志:杜心五】中曾經提到,杜心五是自然門二代掌門,不僅武藝高強,且跟國民政府過從甚密。他如何認識杜心五,現在已不可考,但兩人肯定關係密切。蓋因每次梁漱溟入滬,都必然會找杜心五促膝長談。杜心五讓梁漱溟印象最深一次,要數1929年11月在杭州舉行的浙江國術游藝大會。

會上杜心五被聘為裁判員,臨閉幕時群眾堅請杜心五上台表演,按梁漱溟記述,當時情況如下:

「先生乃於台上表演步法,起步行走如常人,徐徐為周圍繞行而已,台下眾人方嘩笑之間,台上忽爾步法展開如飛,迅疾如閃電,不見其人,但見一黑影團團而轉,正在台下駭異轟動時,先生悠然而止,穩立台心,向群眾微笑點頭,面不改色,氣息宛如平常。杜心五先生表演鬼頭手,以足尖直立繞場三匝,行走如飛,觀眾皆疑為七俠五義中人,贊為絕技」。

簡單而言,即杜心五在台上飛快團轉,化為黑影,當台下人驚嘆的同時,忽爾氣定神閑的靜止於台中。在這近乎漫畫的描述,在現今看來十分荒謬。但在現場觀看的梁漱溟則認為,此一表演「發動了宇宙生命自然之力,與一般人鼓起勁來快跑者截然不同」,不僅速度驚人、且能面色不改。

他認為,究其本質,是杜心五掌握了道教修煉的精華,令其能鶴立於孫祿堂等一般武者,甚至比外國運動員更優秀。

由是者,以後每次梁漱溟跟杜心五會面,都必然會探討道家的修煉術。杜心五亦不吝嗇地贈予梁漱溟道家丹藥,並教導了他一些「推腰磨腎」等導引術以強身治病。梁漱溟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道家所言的「精氣神」理論不是穿鑿附會,而是具備實效的。總之,在杜心五身上,梁漱溟真正看到了傳統文化復興的曙光,說杜心五為梁漱溟最尊敬的導師之一,絕不為過。

結語

在新思潮的衝擊下,以魯迅為首的左翼文人跟梁漱溟代表的新儒家走上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子:前者貶抑傳統文化,後者極力保留傳統。不過若從操作上講,兩者的態度倒相當一致,就是要借武術等技藝來闡明自己觀點,技藝本身的價值或科學性卻在其次。

從上述梁漱溟對杜心五的推崇可以見到,雖然武者具備著超凡的過人能力,但最後能夠引人注目的還是道學舊文化。他們真實的武藝,也許從來只是一種修飾,故再誇張的描繪亦無傷大雅,甚至會更容易讓人產生無窮遐想,從而吸引人鑽研道學。這些誇張的玄想,也許是在政治理想和現實之間,時常會碰上的灰色地帶。

武圖App2

【形意拳共分有十二形,不曉得大家能否盡數?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7

八種太極發勁方式,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3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