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力量卻無法發揮 先了解力量構成|搏擊選手的體能訓練(五)
網絡上有不少例子,只練健美健身的人與搏擊選手對打的時候,在體型與力量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不顯得大塊頭的一方能夠輕易壓倒對手。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肌肉的健壯絕對是力量的象徵,可是,為甚麼在搏擊當中並不盡如是呢?真的是如一些老前輩所言,肌肉有礙發力嗎?
文章作者:鍾禮賢
作者簡介:專項研究武術的運動教練,國際跆拳道聯盟國際教練,黑帶五段師範。同時持有多張運動訓練相關證書。
【武備志】編輯團隊校對
▍肌肉與力量的關係?
肌肉素來都被視為力量的象徵,而事實上也並不為過。每一個動作都必須依靠肌肉運作來完成,而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力量,便是動作最後表現出來的力量。
與此同時,過往的文章也有提及過,肌肉動作的產生,除了肌肉本身的收縮以外,更重要的來自神經系統所傳導的訊號。肌肉在學習一個動作的過程中會產生名為「肌核」的細胞單位,也就是過往一直所謂的「肌肉記憶」。
情況就如懂得踩單車的人,在騎上單車後便會自然知道平衡的方法,用力的技巧,煞停時自然把雙腳準備踩在地面等等動作。但對於一個完全無單車經驗的人,則必須有意識地去思考這些動作如何執行,才能成功踏到單車。
在搏擊運動當中也是一模一樣,踢擊的動作涉及極大量的肌肉運用,提腿後如何平衡,轉腰發力,發力後的收招動作等等,都是牽涉到大量不同的肌肉運作,久經訓練的選手能夠輕鬆地踢擊,但新入門的初學者則可能連提腿都有困難。
由此可見,一個動作的產生,除了肌肉本身要有相當的力量可以執行動作,更重要的是神經系統如何可以更快速地召集肌肉參與動作。要令整個動作執行起來有更大的力量,則可以從一條簡單的物理公式若略淺談。
▍力=質量x加速度 (F=ma)
在物理學上測量力量的公式,多引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力的產生是質量與加速度相乘的結果。在運動科學當中這個公式也被廣泛應用,以出拳為例,出拳的力量即是出拳者所涉及的肌肉質量以及動作由開始至完成的速度所產生的。簡單而言,重量較重的人理應出拳較重,或是出拳較快的人力量也會較大。
不過,在於人體結構的複雜,這條算式雖然簡單但同時顯得簡陋。舉例而言,是否體重較重的人必然力量會較大呢?要知道身體成份的構成除了肌肉,還有骨骼與脂肪等其他組織,如果身體的構成大多為脂肪,那麼,在執行一個動作時所能參與的肌肉量自然較少,也就令力量的產生應當相對較少。
與此同時,正如上文提及,產生一個動作,並不是單一兩組肌肉所構成的,而是涉及不同的肌肉協調,共同構成一個動作的產生。比如以直拳的動作為例,以腳踝為先,轉腰打出的拳,相比於沒有轉腰,單純像推胸動作一樣手臂向前伸展的直拳,力量應當是前者更大。
另一方面,當涉及的肌肉量越多,本身也等於在力量產生的公式當中「質量」的部份增加,所以自然地產生的力量便會更大。如是者,當整個動作的構成需要涉及其他的肌肉參與,即代表在訓練的過程當中,單是針對如何可以令一個動作召集更多的肌肉來發力,比起單純訓練一部份肌肉的力量顯得更為重要。
然而,為甚麼肌肉滿滿的壯漢無法好好發力呢?這就在於公式的另一元素:「加速度」
▍神經系統與肌肉發力的速度
「肌核」令肌肉能夠更快速地產生動作,而且整個動作似乎並不是單純控組一組肌肉收縮,而是連帶相關的肌肉都會參與,也就會出現所謂的「慣性動作」。比如不少空手道人出直拳後會很自然快速地收回拳頭到起始位置,或一些泰拳選手在提膝擋的時候有手順勢前推的架勢,這些動作與發力動作本身無直接關係,但基於長時間的訓練,使得執行動作時會「自然地」連帶召集了其他肌肉的參與。由此可見,當一個久經訓練的人在執行一個動作時,很自然會召集相關肌肉參與其中,因此,在執行一個動作時,久經訓練者便會更易由細微的動作開始發力。
相對而言,新手出拳的時候,大多著眼於最後出拳的完成動作,即手部向前伸展的動作;而久經訓練的選手則會自然地由腳踝開始發力,到最後完成出拳。當新手試圖由腳踝開始發力時,由於肌肉未能即時處理整個動作的串連,所以便會顯得無得流暢連貫地發力,減低了動作的速度。
要讓一個動作能夠自然地召集更多的肌肉參與,重複又重複的重複訓練似是不二良方。也解釋了為甚麼不少上年紀的前輩,即使年紀逐老,但一些基本動作的展現卻能使出極大的力量。
而為甚麼單純壯健的肌肉並無法直接在搏擊運動當中體現出來,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為身體無法很快速地召集所需要的肌肉來展示動作。當身體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處理整個動作的執行,便很自然地在公式當中的「加速度」顯得較慢,於是力量因而拉低了。
反之而言,如果想要令加速度提升,其中一個方向,便是透過動作的重複訓練來增加肌核的記憶,令肌肉在需要執行動作時能夠更快地發出相關的收縮指示,令身體能夠更快速地執行動作,從而提升肌肉的「加速度」。
在訓練的過程當中,將一個大動作當中每一個細節的小動作逐一加入在整個動作當中,則是提升一個動作執行時所參與的肌肉量,也就是在提升構成動作的「質量」了。當「質量」與「加速度」同時提升,最終展現的「力量」自然會更為強大。
當然,不是每一個直拳都需要全力執行,搏擊運動變化萬千,單是一個直拳都可以配合不同的戰術,亦假亦真地使出。但單純針對一個動作的力量,「F=ma」的公式絕對值得參考。與此同時,要令肌肉本身的速度提升,則需要細緻地分析肌肉纖維的特性以及其訓練方法,日後另文再述。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
重溫李小龍十大經典金句︰【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包括香港在內,現時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武術愛好者,嘗試重塑大槍技法。他們的不少技法,便是取材自《手臂錄》。點擊圖片,觀看香港八極拳協會盧韋斯師傅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