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解放軍不是用「關刀」?斬馬刀、薙刀、朴刀有何分別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中印邊境局勢持續升溫,日前中國軍隊甚至亮出長柄冷兵器,各大媒體均形容為「疑似關刀」。到底他們手上的是什麼兵器呢?關刀、斬馬刀、薙刀、朴刀之間又有什麼分別?

+1

《今日印度》9月8日披露,7日晚間,中國軍隊逼近熱贊拉山(Rezang La)附近實控線(LAC)沿線的一個印度前沿陣地,但是被印度軍隊阻止。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軍隊攜帶着槍支、棍棒、長矛和砍刀(guns, rods, spears and machetes)等武器。

從《今日印度》發布的照片看,解放軍所使用的武器似是鐵棍加裝刀片製成,各大媒體均以「疑似關刀」形容。

可是,嚴格而言,那壓根兒不能算是「關刀」。

延伸閱讀

【三國兵器】關羽究竟用怎麼兵器斬顏良?

【FF7】克勞德破壞劍斬得行雲流水 史實大劍其實一樣得

▍跟史實中的關刀截然不同

事實上,雖然「青龍偃月刀」被《三國演義》的關雲長所用而聞名。但按照史實,長柄的大刀在三國年間仍未盛行,關羽當時配備的兵器,應為環首刀以及矟等刺擊型的長兵器。

「偃月刀」在史實中的圖式,最早見於宋代。(圖片擷取自https://bit.ly/3dYulsI)

至於「偃月刀」一詞,則可見於北宋《武經總要》中的「刀八色」。「刀八色」乃當時軍中流行的八種刀具,而「偃月刀」(書內寫法為「掩月刀」)便位列其一。

依照《武經總要》的圖譜所載,「掩月刀」長柄、刃厚,刀鋒處往內彎,形成四份一圓形的弧度。刀背位置開叉並構成一個裂口,未知是否能用以夾鎖敵人的兵器。

由此說來,解放軍手中的刀器,其實並非偃月刀。蓋因它的鋒口並沒有內扣成圓,而是只有輕微的孤度,其刀背亦沒有開叉。固此,該刀的制式應當比較近似其他長柄刀具。

▍是否斬馬刀?

有指軍人手中的可能比較像明代流行的長柄斬馬刀。

在明代劉效祖撰寫的《四鎮三關志》中,便有一幅記載了斬馬刀外形的圖譜。而在同一張圖裡面,亦另外收錄了一種名為「關刀」的武器,應當便為掩月刀的代稱。足見掩月刀與斬馬刀確實是兩種不同的長柄大刀。

根據《經國雄略》,這種斬馬刀刃長三尺,形似半月,柄長四尺。不論步戰、馬戰、水戰皆可使用,而且終於「名副其實」可砍馬腳。

不過斬馬刀屬於大刀一類,跟圖中士兵所執的兵器截然不同。

延伸閱讀

中日武術的交匯和傳承——雙手刀劍簡史

【兵器】苗刀:是倭刀?還是別樹一幟的雙手刀?

【Mordhau 雷霆一擊】回到中世紀兵器大戰 何解狼牙棒要改名做星?

▍是否薙刀?

薙刀是古代日本武將使用的一種長柄兵器,形狀類似中國關刀的重形兵器,被應用於戰場打鬥殺敵。及後武家女性均需學習薙刀術,薙刀因而被改造成較輕量化的武具,使女性能夠充份控制,同時亦增強薙刀術的速度及機動性。

相傳薙刀是奈良時代( 710 年 - 794年)傳入,由於當時日本與宋代交流密切,遣唐僧人便將中國襌宗寺院習武使用的大刀帶到日本,並逐漸獨立發展適合日本人體型使用的輕量化大刀,即日本薙刀和長卷,並成為奈良時代僧兵的常用武器之一。

+3

可是薙刀刀身形狀主要分成兩種,,都取自史書記載的知名女性名字。分別是刀身較細、尾端彎曲幅度較小的是「靜」型,刀身較寬、尾端彎曲幅度較大的是「巴」型。但無論是「靜」型還是「巴」型,兩者的刀身都較為細長,刀身寬度有限,通常比木柄寬多一點而己。因此當薙刀逐步退出戰場後,除了成為民間武術兵器外,一些薙刀更轉化為武士刀,以另一種型式流傳下去。這種修復重塑的方式稱為「薙刀直し」。

因此,薙刀跟士兵所執兵器亦不甚相像。

▍或者更像是朴刀?

朴刀出現於宋代,到了清末前後開始被廣泛應用。它跟關刀、斬馬刀不同,並沒有列在《武經總要》中,一般認為兵學家並不把「朴刀」視為正式軍陣兵器。

它起源於宋代禁止民間保存兵器,於是有人把大刀改成短柄,掛在腰間當作民用刀使用,俗稱「着袴刀」。

仁宗天聖八年三月詔:川峽路今後不得造着袴刀,違者依例斷譴。五月利州路轉運使陳貫言:「着袴刀於短槍簳(杆)柱杖頭安者謂之「撥刀」,安短木柄者謂之「畬刀」,並皆着袴刀,是民間日用之器。」川峽山險全用此刀開山種田,謂之刀耕火種。今若一例禁斷,有妨農務,兼恐禁止不得,民犯者眾。請自令着袴刀為兵器者禁斷,為農器者放行,乃可其請。」
《宋會要輯稿,第185冊,兵26-27》

在《宋會要輯稿》中,便見有「着袴刀」的記載,內容大意是指「着袴刀」乃「開山種田」的農具,安在長杆上便成為「撥刀」,安短柄便成為「畬刀」,大概便是「朴刀」的原型。

景祐二年,罷秦州造輸京師弓弩三年。詔:「廣南民家毋得置博刀,犯者並鍛人並以私有禁兵律論。」先是,嶺南為盜者多持博刀,杖罪輕,不能禁,轉運使以為言,故著是令。
《宋史・志第一百五十一兵十二》

當中便記載了「博刀」廣為嶺南盜賊所用,但卻因為普及而不能禁絕。「博」與「朴」音同,可通用,「博刀」即「朴刀」。

根據香港少林武術文化研修中心的呂保申師傅介紹,朴刀的形狀比大刀小,刀法幾乎一樣,但其轉變速度較快,動作大開大合。

基於朴刀本身也是「刀棍」組合而成,在本質上跟新聞描述的「鐵棍加裝刀片」情況相似,所以筆者認為解放軍手中兵器與其說是「關刀」,倒不如說是類似「朴刀」較為適合。

但話雖如此,其實不需要把士兵手上兵器勉強稱為任何一種古代冷兵器,始終年代久遠、古今有別,簡單稱之為「長柄刀」亦無不可。

最後,兵刃干戈之爭,還是可免則免好,期望可以用和平方式解決。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4

【形意拳共分有十二形,不曉得大家能否盡數?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