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竹為弧―― 傳統層壓竹弓的製作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記「中國傳統射藝2018年中美技術交流」系列(二)

作者:思歪

經武備志團隊編輯

 

在《星球大戰》的世界設定裡,製作一把自己的光劍是成為絕地武士必須通過的試煉。武者需對自己的武器有深刻的認識,按此思路,一位射手亦應該了解以至掌握弓箭的造法。究竟一把天然物料的傳統弓是如何人手製作的呢?

交流講座第一部分的分享請見上篇《藝失求諸野――北美的中華射藝特訓營》。本篇會繼續分享交流講座的第二部分:「如何造」--傳統層壓竹弓的製作示範。此節由Jaap Koppedrayer 示範亞洲層壓竹弓的傳統製作方法,Kay 從旁講解。

 

講者介紹

Jaap in his workshop. Photo by Jin Kim | Source: 射道 The Way of Archery facebook page

Jaap Koppedrayer

資深傳統弓匠,七十年代開始研究傳統弓製作。曾跟隨日本有「御弓師」之稱的名弓匠兼弓道導師柴田勘十郎二十代和二十一代修習日置流尾州竹林派弓道。創辦國際騎射大賽Dodge International Horseback Archery Festival,與Kay 合著Making Bamboo Arrows 。原藉荷蘭,現居美國。

 

層壓竹弓的製作過程

層壓竹弓由竹和木的積層製成,造弓過程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

1. 準備材料

2. 層壓成形

3. 馴弓調整

當晚示範的是第二階段--層壓成形。

 

第一階段--準備材料

要造出優質的弓,需採用生長了三至七年的桂竹,因其肉厚、堅韌有彈性,而且竹節間較長也均勻。竹材斬收後需要風乾三年才能使用。風乾後,用十字破竹刀將竹管縱向剖開四片,再將竹片曝曬使其油份滲出。

由於竹的生長特性,枝芽只會長於竹管的兩邊(且稱為正面和背面)。從長着枝芽的一面看,竹管和竹節是平直的。從側面看的話,會見到竹管其實傾向着枝芽,來來回回地屈折生長。故此只有正面和背面、沒有屈折的竹片能被取用。(在日本,長着枝芽的兩面叫「芽竹」,兩側稱為「脇竹」。)此外還要準備用作弓胎與及加固用的木片。

 Jaap 示範破竹

 

第二階段--層壓成形


黏合夾層

先將竹片按竹節位置裁取適合的竹段並刨平。弓背用的竹片會保留竹皮,而弓腹用的竹片,如果是製作二十至三十磅拉重的輕磅弓,就要刨走竹皮;如果是製作五十磅以上的重磅弓,則保留竹皮。然後以動物黏膠塗抹竹片和木片(由於準備動物膠和等候乾透需時,示範當晚使用化學膠代替),將兩片竹夾著木片黏合成弓體的夾層,其中弓弝、弓弰的位置會再加夾木片加固。

之後將竹木夾層以兩塊竹片作為壓板上下夾住,然後用繩以約一厘米的隔距緊緊纏繞夾層,從一端纏到另一端再纏回來,來回繩段交疊成交叉狀。

Jaap 示範纏繩

 

插楔定形

將竹楔插入纏繞夾層的每一圈繩,並用木槌敲打令竹楔插得更深,壓緊夾層。插入竹楔會令夾層彎向另一邊。如此弓匠一邊拿捏夾層各段的彈性,一邊按所希望的弓形曲線,將上百根竹楔插上夾層兩邊。過程中不斷檢視調整,同時注意不讓夾層扭曲。插滿竹楔的弓體夾層看起來有如游龍一般。最後將夾層掛起來等待黏膠完全乾透。

Jaap 示範插楔

關於弓形如何影響弓的力學特性,可參考筆者另一篇文章《淺談弓種(上)》

 

 

第三階段--馴弓調整

待黏膠乾透後,拆除竹楔、解開繩索。用刀削走弓體左右兩邊溢出乾掉的膠塊和夾層的切口,並將弓臂向兩端修幼。之後在弓弰位置切出弦扣,套上長繩,長度要比弓弦長。

然後將弓的中心點平架在馴弓架上,再在長繩掛上重物,將弓逐步拉開,同時檢視弓臂的彎曲形狀和左右平衡。彎曲程度不足,也就是過硬的地方,就將弓腹刨薄以降低硬度。這個調整過程,英語叫Tillering 。

完成後上弦再放置一天,最後按需要為弓加上皮革保護和裝飾。


 

對日本和弓有認識的讀者會發覺此製程與和弓的造法大致相同,事實上插楔法是亞洲廣泛流傳的傳統弓定形法,韓國角弓、蒙古弓、土耳其弓皆會採用。

弓的定形方法,除了插楔法,還有使用模具和加熱等兩種方式。不過Jaap 表示自己不會採用後兩種方法。原因是使用模具雖然能夠令造出來的每張弓形狀相同,但Jaap 認為採用天然材料的傳統弓是活的,每張弓材都有微妙差異,而模具卻是死的,用模具定形並不能夠配合每張弓材的的特性作調整。而使加熱法定形的弓則有隨時日逐漸弱化的問題。

席上有參加者問到弓弦的物料。最常見的是麻,但麻線纖維在乾燥環境下會有分散斷開的問題。另外也有用絲製的弦線,就比較不受氣候影響。

原來看似簡單地將兩片竹黏合再上弦的竹弓,製作過程如此繁複。無論係破開堅韌的竹管、處理切口鋒利的竹片,抑或一邊插楔一邊徒手撓彎彈力十足的竹片,都毫不簡單。最後Jaap 和有志學習造弓工藝者分享一個心得:Learn the material, do not fear it.

(圖片由作者提供,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