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姜容樵:近代武術著作的先驅
姜容樵(1891—1974),字光武,出生於河北滄州。曾祖父姜廷舉乃秘宗拳師,故姜容樵在讀私墊期間,便已經隨族中長輩研習秘宗武藝,包括各式拳械套路以及擒拿技法等。
1909年,18歲的姜容樵拜「閃電手」張占魁為師,學習形意拳、八卦掌等內家拳法。之後他又師從滄州人李霖春學得太師鞭法(傳統鐵鞭法之一,相傳為商紂時期的聞太師所創)、清萍劍,又在「劍聖」李景林處習得了武當劍法,其好友湯士林亦曾教他太極拳法。可以說姜容樵在年輕之時,就已經集各家之成、打下紮實基礎。
1920,姜容樵開始在津浦鐵路局授武,其後又在江蘇省第十中學任教。1928年,在李景林及政商名流徐靜仁等人的資助下,姜容樵於上海創辦了尚武進德會。與此同時,他亦著手編撰了不同的武術叢書,包括專門介紹國術界名人事跡的《當代武俠奇人傳》。
及至30年代,姜容樵先後與太極拳家徐致一、形意拳家賈蘊高、氣功師馬禮堂等人合作,發起籌組「健康試驗社」、「技擊試驗社」等民間組織,致力推動傳統武術的普及教育。這些努力讓姜容樵在武術界中嶄露頭角,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1932年,他獲聘為南京中央國術館編審處處長,此後一直任職達十二年之久。在這段期間,他受館長張之江所托,代表中央國術館巡視地方國術館,並定期舉辦各類武術賽事、殷選武術人才等。他又先後走訪河南陳家溝、嵩山少林寺、湖北武當山等「武術聖地」,搜集大量史料、詳細闡明各個流派的拳技及發展歷史,並將之收錄在其主編的《國術叢刊》。
抗日戰爭爆發後,姜容樵辭任國術館的職務,前往省立安徽學院擔任文學、歷史講師三年,之後便定居在上海虹口區多倫路。不過由於罹患眼疾,當時的姜容樵已不能直接授藝,只能藉著編纂各類武術教材,繼續將傳統武術傳予後學。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的國家政策乃是希望將武術普及化,使全民都能夠參與體育運動,擅長撰寫國術專著的姜容樵便正好發揮所長。1953年11月,姜容樵被聘為第一次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大會的副總裁判長,並多次在各類武術比賽上表演形意、八卦、秘宗、太師鞭等藝。
及至60年代,國家的政策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傳統文化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壓。但姜容樵依然逆流而上,撰寫了《八卦掌》一書,並在1963年交由人民出版社發行。結果此書旋即引起全國熱潮,至今已經被再版發行近百萬冊。除此之外,姜容樵又以口傳的方式,私下訓練出不少武術人材。例如曾在1980年出訪日本的著名武術家沙國政,便是姜容樵門下弟子之一:
(姜容樵的徒弟沙國政,曾與武術家何福生東渡日本,示範太極對練。他們兩人亦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去到日本公開演武的中國武術家)
1974年,姜容樵與世長辭,終年83歲,但他的傳奇並沒有就此落幕。蓋因在往後數十年間,很多姜容樵年輕時的著作,如《寫真秘宗拳》、《太極拳講義》、《形意母拳》、《形意雜式捶》等,都被不斷重新再版。可以說,倘若沒有姜容樵的堅持與努力,不少傳統武術體系(尤其北方拳種)都可能會失傳,或變得含混不清。而姜容樵這種實事求是、海納百川的精神,亦絕對值得所有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