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程宗猷《秘本長槍法圖說》

撰文:武備志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作為明清軍旅武術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傳承者,程宗猷涉獵過的技法可謂不計其數。除了此前介紹過的單刀少林棍外,被號為「百兵之王」的槍當然亦有所著述,它就是《秘本長槍法圖說》。


大封大劈梨花槍
《秘本長槍法圖說》的結構與當時其他武術著作類似,先概述程氏槍法的由來,再講解槍術搏擊的基本原理和各式打法。按照程宗猷在篇首所敍,槍法源於古代的矛法;矛本是用於兵車之上,把矛從兵車卸下就變成了槍法。而程宗猷研習的槍法,則是源自宋寧宗時代的「紅袄賊」李全(金國後期河北、山東一帶的農民起義軍,因身穿紅袄而被稱為「紅袄軍」)。李全復又將之傳給妻子楊氏,成就了「梨花槍法」一脈,更有「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的美譽。

及至明代年間,河南人李克復精擅此技,尚武的程宗猷便遠赴河南向之求藝。爾後每聽聞有槍法高手,亦定必會登門造訪。結果多年下來,程宗猷認為各家槍法的理論都與梨花槍法大體一致,但用法上則各不相同。他指出河南梨槍的材質比別家樣式更長更重,故此非初學者能夠運用。而在技法層面,梨花槍雖然同有掤、拿、勾、足等招,然最常用的則為「大封大劈」,即一種近似舞棍的大幅度揮動。蓋因在戰場對敵,容易身心荒亂,自然會出現大開大合的動作,亦會經常在不經意間擊中地面。習者反能由此借勢扎槍,增大攻擊力。


六合與八槍母
當然,兵器打法素以精煉為原則,即便動作幅度再大,真正實用的動作亦不會過分繁復。在其後的《六合原論並注》中,程宗猷便明確指出槍法其實只有六種動作,即「六合」:截、進、攔、纏、拿、直。而在六合之上,則是由六合組成的八大槍母,即八種基本的戰術和打法,包括:圈裡槍、圈外槍、圈裡低槍、圈裡高槍、圈外低槍、圈外高槍、吃槍、還槍。

可以見到,「圈」的概念貫穿著整個槍法體系,而它實則是一種描繪槍把位置的符號形式。假設持槍者以左手為前手、右手為後手,「圈裡槍」便是指持槍者的向右側位置;與之相反,「圈外槍」是指持槍者的左側位置。類似的概念同樣見諸於吳殳經典著作《手臂錄》:

左偃月形,乃用圈之左半也;右偃月形,乃用圈之右半也
望月形也,凡封、小封、閉圈、磨旗、葉底藏花、旋雷霹靂、月下梨花等,槍尖作此形

往後程宗猷介紹的近三十式槍招,基本上就是由這六合和八大槍母湊併而成,例如「拔草尋蛇」一式,便是「將槍頭低地仰掌提入,進步拔打驚起你槍,即用拿札」。而「蛇盤槍」則是「你扎圈外,則將陽手轉推圈外,而用陰手開槍」。


槍勢18式
最後,為了加深習者對內文的認知,以及進一步闡明槍法戰術的變化。程宗猷特意在篇末列出了18式槍勢,並附上圖譜加以說明。這些槍勢包含兩種技術意義,其一是姿勢。例如第5勢「磨旗槍勢」,便是描繪槍尖提上時的正確姿勢:

凡持槍頭高,則犯拿攔:頭低,則犯提擼。磨旗之勢,槍頭稍高,餌彼拿攔之法,你若拿攔我,即用閃賺花槍,圈裡圈外扎你

至於第二個意義,便是戰術。例如第17式「詐敗槍勢」,顧名思義便是誘敵之法:

我立四平,圈裡挨逼你槍,你扎我圈外,我一攔隨將身往後一倒,偽為敗勢,待你圈裡扎我,我即迎回身一拿,開你槍扎你

而第15式「盡頭槍勢」,則是上槍之法:

乃偷步上槍之法。我將槍低指進入。你扎上,我即拿。你扎下,我即提。你用提,我即起。你用拿,我即閃賺圈外扎你

各位若然想認識明清槍術的特色以及傳承關係,程宗猷這部《秘本長槍法圖說》,絕對是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籍。


本文所有圖片均擷取自:
馬力。2005年。《中國古典武學秘籍.上卷》。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