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藝擅少林——《少林棍法圖說》
上星期在介紹雙手劍的文章中,再次提到了明代武術著作家程宗猷所寫的《單刀法選》。其實在刀術以外,兼修各式武藝的程宗猷,對棍術亦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今天【武備志】便向大家介紹他的另一部經典武術專著——《少林棍法圖說》。
《少林棍法圖說》,成書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按照開首嶺南劍客的敍文所述,本書乃「程君挾貲以遊少林十餘年,歷事三師」後寫成,可謂盡載少林棍法之精粹。有人甚至形容程宗猷的棍法獨步天下,「即山崩潮激未足以諭其勇也,烈風訊雷未足以諭其捷也」。
《少林棍法圖說》共分上下兩卷,上卷以記述為主,介紹了夜叉、陰手、破棍等各式少林棍法。其中夜叉又有「小夜叉」和「大夜叉」之分,破棍則有「破棍譜並注凡六路」及「又破棍譜並注凡三路」兩節。
每套棍法都會附帶一套棍譜,以闡明各式的技術要點和實際用法。例如「破棍第一路譜」中,便記載了四平棍的搭扎之法,即「圈外搭,圈裡看,我立四平;彼搭我圈外,扎我圈裡」。而「破棍又二路譜」則寫有「外滾手」、「二攔槍」等手法。
除了基本的棍譜之外,大夜叉、小夜叉和陰手等棍路中還載有了不同的棍圖,以表明該套路的運行路線:
至於本書的下卷部分,則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記述了五十五招棍勢,是為「棍招五十五」。這些棍勢並沒有列明具體的來源或師承,也沒有連貫的套路。估計是程宗猷集少林棍術大成之後,自行創編的一系列實用散式。當中既有基本的棍勢,如高四平勢:
低四平勢等:
亦有相對複雜的應敵之法,包括指上打下的「鐵牛耕地勢」:
誘敵深入、以退為進的「披身勢」等:
全書最後一部分,乃是以問答形式行文的「問答篇」。程宗猷透過與第三者的對話,詳細講述了棍術的各項要點,如用棍樣式、戰術應用等。他多次提到,「棍為藝中魁首」,而「少林兼槍帶棒」,許多兵器甚至徒手的技法都隱含其中,「如槍之中平、拳之四平,即棍之四平勢也;劍之騎馬分鬃,即棍之跨劍勢也」。故此,不同範疇的武者都必須研習棍術,並以此為根基。
事實上,「問答篇」內列舉的各項棍法要旨,的確有不少都能與其他兵器相容,尤其是槍術。程宗猷便明言「故少林三分棍法,七分槍法……此少林為棍中白眉也」。至於其餘訣竅,如「去如箭,來如綫」和拿、攔、劈等,亦是槍術裡的經典技法。這種槍、棍、刀刃合一的思想,與俞大猶的《劍經》可謂如出一轍,亦再次反映出明清軍旅武術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