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由行要戴口罩嗎?了解「旅行新禮儀及守則」玩得安全不失禮
日本因疫情而實施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入境限制,直到2022年6月10日才開始開放外國旅客入境日本,但因為附加諸多條件,又有入境人數上限,使得日本和其他開放旅遊的國家相比,仍然不是那麼輕鬆容易前來觀光。不過在10月11日開始這些入境限制大大放寬,必且重新開放自由行,讓日本入境旅遊更進一步重回疫情前的樣貌。
很多人都在好奇「現在去日本還要戴口罩嗎?」「有哪些該注意的防疫措施?」,LIVE JAPAN這一次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日本目前的防疫政策、措施,以及萬不可缺的生活禮儀等最新資訊,在後疫情時代要安心暢遊日本絕對必看唷!
開放外國觀光客入境的日本國內狀況如何?
在今年6月之前日本的新增感染人數都有持續減少的傾向,但在7月下旬~8月時人數再度暴增破紀錄,進入第七波疫情高峰,不過這一波嚴峻事態也逐漸平息,從9月開始感染人數便日益減少。在此狀況之下,日本政府決定在10月11日的凌晨12:00(日本時間)開始放寬日本的邊境管制,外國旅客入境相關規定與限制都獲得大幅度放寬。
這次關於外國旅客入境的相關限制變更,主要有以下幾點:
・廢除入境者人數限制
・開放以觀光為目的的短期居留簽證、持有長期居留簽證人士入境
・解除針對外國旅客個人自由行的限制(解除需跟團旅遊方能入境日本的限制措施)
・開放來自短期居留免簽國家的外國旅客入境
・入境時不用接受檢查,但需出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使用清單所列出疫苗接種證明書(3劑),或是出境前72 小時內之陰性檢查證明。
去日本觀光有哪些一定要注意?要戴口罩嗎?
隨著開放外國觀光客入境日本,2022年6月日本觀光廳也針對旅行業者頒布了「外國觀光客接待對應指南」,是為了避免高頻率接觸觀光客的業者成為防疫破口而公布的方針。這份指南規章設計成海報和導覽手冊等說明圖示來方便理解,也呼籲大家盡量遵守。
另一方面日本觀光廳和厚生勞働省針對觀光客推出了「新旅行禮儀」和「室內・室外的口罩佩戴指南」等守則,以觀光客的角度來帶大家了解在日本旅行時該注意的情境與細節。
日本官方出版不同的指引,提示市民在不同場合的防疫方式👇👇👇
觀光客一定要知道!日本「新旅行禮儀」有哪些?
所謂的「新旅行禮儀」是指旅客在減少染疫風險的前提下安全地在日本旅遊,從基本的防疫措施到旅行中各種情境場面(交通、用餐、住宿、觀光、購物)時應當遵守的事項等等,全都詳細地以圖解搭配文字解說。
這些指南是由日本國土交通省、觀光廳,以及由交通機關、住宿・觀光設施等旅遊業者團體所組成的旅行連絡會一起共同討論制定的,2009年9月推出第一版,隨後在2021年12月又更新增修版,按照旅行中的各情境、設施來分類,整合成更簡潔易懂的規章。
雖然目前對外國遊客的入境限制有所放寬,但在日本觀光時必須繼續遵守旅行禮儀,以下就來介紹詳細內容給大家。
不同場合・設施的防疫禮節
1. 基本篇
現在日本幾乎大部分店家都有採取防疫措施,觀光客可盡量選擇有實行消毒、測量體溫等基本防疫對策的店家消費。此外不管己身是否有施打過疫苗,基本上戴口罩&洗手消毒、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都是必須的。其他像是排隊時盡量要保持社交距離等等,都是在日本旅遊期間需要配合遵守的新生活防疫禮節唷。
LIVE JAPAN 編輯部小叮嚀:
目前日本境內有部份設施廁間的烘手機再度開放使用,但也有很多地方依然禁用,雖然有些地方有改放紙巾讓人擦乾雙手,但建議還是自己帶一條手帕或毛巾比較保險。此外大部分設施的出入口都會設置消毒液及體溫測量器,出入時記得配合使用。有需要自備消毒液(濕紙巾、噴霧等)的話,在日本境內的便利店、藥局也都能輕鬆買到。
買完機票,記得先下載這6個APP,由規劃行程到當地吃喝玩樂,全程更安心👇👇👇
相關文章:日本自由行必備6款超實用APP 交通Wifi購物翻譯行程規劃不再煩惱
2. 住宿篇
在住宿設施辦理Check In入住手續前別忘了先測量體溫&消毒雙手,在設施內的公共區域也盡量避免交談;在用餐區域吃飽飯後也別在座位上久坐聊天,盡量減少待在公共用餐區的時間;如果是和許多人一同旅行住宿,共處一室時也記得要戴上口罩。
LIVE JAPAN 編輯部小叮嚀:
最近有許多住宿設施都設置了無人Check In裝置,讓旅客不需要與他人面對面即能辦理住宿手續。此外也針對用餐環境下了不少心思,像是開放在房間內用餐、盡量讓吃飯人潮錯開等等。而一般民眾在前往用餐時也都會佩戴口罩,吃飯時盡可能不要交談等等,這些規矩即便沒有明文規定,也成為大家心中的潛規則了。另外各設施也可能會有自己的規定,像是在夾取自助餐時一定要戴上手套等等,記得事先確認一下。
3. 交通篇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搭乘飛機、電車、公車、巴士、計程車等大眾運輸工具時,建議佩戴口罩為佳,並且在車廂內、飛機內減少和旅伴、親友之間的交談,可以選擇的話盡量挑人少的車廂上車、座位保持間隔入座。
LIVE JAPAN 編輯部小叮嚀:
目前日本的大眾運輸工具並沒有規定使用者有「義務」佩戴口罩才能搭乘,而只是「請求」、「建議」使用者佩戴口罩,但公共場合的口罩佩戴率幾乎是100%,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建議大家還是盡量戴上口罩、減少交談。另外包含電車等大眾運輸工具大部分狀況下都沒有設置酒精消毒液,建議自己隨身攜帶消毒用具會比較保險安心哦。
4. 觀光・購物篇
安排觀光、購物行程時,可以的話盡量避免在人潮高峰時刻前往;在著名觀光景點參觀盡量降低音量、不要喧嘩,保持安靜行動,別因為太興奮而忍不住大聲嚷嚷;在室外排隊記得要與前後保持一定的距離;在手信商店購物時,考慮到商品可能曾被不特定多數人給觸摸過,所以在挑選前後記得使用酒精確實消毒雙手。
LIVE JAPAN 編輯部小叮嚀:
有許多日本的便利店、超市之類的購物設施都新增了無需面對面、無需接觸的結帳方式,例如自助收銀機、非現金支付系統等等。另外像Suica、PASMO之類的交通票卡現在不僅可以用來搭車、支付車費,有很多商店也都可以用這兩種交通票卡付款,當作電子錢包來用也超方便。但去一些較偏遠的觀光地或是老店時,很可能還是只能用現金付款,或是對應的非現金支付方式不適用等等,還是要自己多注意一下。
目前大部分設施、店鋪入口都有設置消毒液,進入前記得先善加利用一下。此外,為了避免店內出現密集人潮群聚,商家可能會實施人數限制,尤其人氣設施可能會要事先預約才能進場。如果說有非踩點不可的景點,那在出發前記得先到官方頁面確認最新資訊,為該景點多留一點時間、先找好附近的替代景點等等,避免現場臨時有狀況或意外。
5. 飲食篇
進入餐廳、咖啡店等商家前記得先消毒雙手,大盤裝的料理事先夾好各自要吃的份量再享用。日文版的禮儀手冊裡面還有寫到吃飯時若是要交談,建議先把口罩戴上再開口說話。此外在喝酒時可能會因為情緒高漲而把防疫這回事給忘光光,還是要提醒大家在飲酒乾杯時也要好好遵守防疫禮節哦。
LIVE JAPAN 編輯部小叮嚀:
日本的各個餐飲店最近都回到疫情前的熱鬧,且新增了非接觸型服務的店家也越來越多,像是用手機點餐或付款、設置送餐機器人等等,打造一個能讓顧客更為安心、方便的用餐環境。但是基本的防疫措施還是萬不可少的,像是消毒、測量體溫、詢問身體狀況等等,吃飯前及吃完飯後也要記得把口罩戴好戴滿哦。
相關文章:日本旅遊實用日文10句購物句子!結帳時教你點回答店員問題👇👇👇
室內・室外的口罩佩戴指南
戴口罩是預防感染新冠肺炎最重要的防疫措施。日本頒布了「室內・室外的口罩佩戴指南」讓大家參考,尤其是夏天容易會因太陽照射而出現重度中暑「熱射病」,所以適度地將口罩拿下也是必要的,非常推薦大家參考以下狀況來調整口罩的佩戴。
【室外】
在室外若是能和旁人保持適當距離,那麼即便需要交談也沒有必要佩戴口罩。如果是在進行慢跑、散步等不會與他人交談的運動,那麼不戴口罩也沒關係。但如果會和他人在近距離狀態下交談,那還是建議把口罩戴上為佳。
【室內】
在室內場合不管與他人的距離遠近,只要是會開口說話,那最好都要把口罩戴上;如果不會開口說話,但無法與旁人保持一定距離,例如前往公共場合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公司行號之類的人比較多的地方,那也還是建議把口罩戴上。若是在室內能夠與旁人保持一定距離,且也不會交談說話,那麼不戴口罩也無妨。
只不過以現時日本的情形來看的話,各餐飲店和設施事實上都還是會希望大家把口罩戴好,甚至有些場所會有「未依規定佩戴口罩者不得入場(入店)」的要求,在日本也有相當多民眾會自發性地戴上口罩,先有「室內就是要把口罩戴好」這點準則牢記在心會比較安心喔。
另外也有針對孩童制定口罩佩戴指南,基本上針對2歲以下小孩不會特別宣導需要戴口罩,而2~6歲的小孩即便無法與旁人保持一定距離,也不是非戴著口罩不可。
6歲~18歲則是採取與大人一樣的應對方式,即便在室外無法與人保持適當距離,只要沒有要說話就不用戴口罩;至於室內則是在保持適當距離且不張口說話的前提下可以不用戴口罩。
在日本旅行時,哪裡可以買到口罩?
日本目前要買口罩可說是相當簡單,機場及車站的商店、大多數便利店及藥妝店、超市等地方都能買到需要更換的拋棄式口罩,也有很多地方可以買到消毒雙手的酒精類產品。如果想買經過清洗可重複使用的布口罩的話,到服飾店或是雜貨店也能買到。
將日本的防疫對策牢記在心,安心享受全新的日本之旅吧!
目前日本所頒布的基本防疫守則雖然不是沒遵守就會被罰的嚴格規定,但是大部分人都會自發性地戴上口罩、好好遵守這些守則與禮儀,在不同狀況下這些規定可能也會自然而然地成為義務也說不定。雖然這些旅行新禮儀與守則多少會讓人覺得有些囉嗦,但好好遵守就能夠玩得開心又安全,而且不僅可以降低自身染疫風險,也是保護觀光地居民與業者的方法。為了讓久違的日本之旅能夠圓滿盡興,牢記並好好實行這些防疫新禮儀及守則,當個合格稱職的好旅客唷!
【本文由「LIVE JAPAN」授權轉載,如對日本旅遊有興趣,歡迎前往查看更多資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