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發炎|紅肉、內臟別吃太多?提防鐵蛋白過高 增患癌中風風險

撰文:康健雜誌
出版:更新:

「慢性發炎」近年來受到高度關注,許多慢性病、重大疾病或莫名疼痛不適都被認為可能和慢性發炎有關。一般用作血液疾病檢查的「鐵蛋白指數」被發現和發炎反應有關,可做為慢性發炎的評估指標之一。鐵蛋白過高和食物攝取有關嗎?如何吃才能避免過量,有助降低發炎反應嗎?

49歲的陳先生自己經營公司,生活忙碌,但自覺身體狀況還不錯,例行健檢也沒有太大異常,唯獨「鐵蛋白指數」過高,顯示身體正在發炎,後來透過身體全面性功能醫學檢測、分析才發現,是因為過敏、解毒基因弱及睡眠打呼等所引起的缺氧,造成身體長期慢性發炎。

陳先生是比較幸運的案例,在還沒有出現明顯症狀、甚至引發疾病前就揪出身體正在慢性發炎,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預防,因為世界衛生組織已指出,許多重大死亡主因都是慢性發炎所引起,包括中風、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臟病、癌症、肥胖、糖尿病等,這些疾病造成的死亡佔全球死亡人數的60%。

慢性發炎未必為身體帶來即時危險,但仍不可忽視:(按圖了解)

+12

慢性發炎症狀不明確 持續時間可長達數月至數年

慢性發炎經年累月,危害嚴重,但往往症狀不明確,容易被人們忽略。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解釋,發炎是身體對抗外來微生物或修復創傷的一種破壞再建設的過程,大家比較熟知的是急性發炎,特徵是紅腫熱痛,可能伴隨發燒、有傷口或被微生物感染,如肺炎、蜂窩性組織炎等,通常引起原因消除後,發炎就會消退。

慢性發炎相對於急性發炎有2大特性,其一是發炎持續時間較長,急性發炎大多數日到1、2週就會消退,慢性發炎則常常持續數月到數年,而且症狀不明確,可能只是反應容易疲勞、肌肉關節疼痛、或者憂鬱、焦慮、胃口不佳、不明原因體重增加或減輕等。另外,急性發炎的細胞大部分是顆粒球(PMN),慢性發炎主要是淋巴球、單核球或巨噬細胞等。

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彗倫表示,慢性發炎可能是病菌長期刺激,如慢性支氣管發炎、幽門螺旋桿菌長期在腸胃中;也可能是先天自體免疫疾病,由於免疫系統不斷在體內刺激引起慢性發炎,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哮喘等。

還有最近時常被討論,因為不良習慣、後天因素引起的慢性發炎。譬如體內氧化壓力太大、產生許多自由基去刺激身體引起發炎反應,還有三高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長期慢性發炎,肥胖也已經被確認會有慢性發炎,另外像是壓力、睡眠品質不佳,壓力荷爾蒙分泌過多都會讓身體處於發炎狀態。

相關文章:貧血|車厘子鐵質少並非紅色就補鐵 盤點20種含鐵質最強食物配搭

+18

鐵蛋白除了用作血液疾病檢查 亦可評估慢性發炎

如何知道自己正處於慢性發炎?黃彗倫說,民眾可以自我觀察,是否經常莫名疲倦、慢性疼痛或不明原因體重增加或減輕,「明明一切都還好,身體卻不對勁,又不知道是不是明確疾病,像感冒又不像感冒,像腸胃炎又不像腸胃炎,或皮膚莫名搔癢起紅疹,就要小心是不是慢性發炎。」

不過,慢性發炎的症狀仍是很不明確,難透過單一症狀確認就是慢性發炎,甚至有時病人難以自覺,因此通常要靠檢驗得知。鄭乃源表示,除了過去常用來檢測發炎反應的高敏感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等,這幾年,「鐵蛋白指數」也被視為發炎反應的重要指標之一。

他解釋,鐵蛋白與體內的鐵恆定狀態有關,鐵雖然是身體必要元素,但必須嚴密管控,因為鐵本身會產生自由基,在游離狀態下會傷害組織,因此需有「容器」加以包覆,必要時再釋放出鐵供身體新陳代謝所需,而這個「容器」就是鐵蛋白,使鐵不會傷害組織細胞。

疾病醫學上,鐵蛋白較常用於血液性疾病檢查,評估體內鐵的儲存量是否充足,判斷是否有貧血或體內正在出血,後來也發現和發炎反應有關。臨床上觀察到,身體感染時鐵蛋白也會增加,鐵蛋白如雙面刃,一方面鐵蛋白的增加能把游離在外的鐵包覆,降低外來微生物利用這些鐵來傷害身體,另一方面鐵蛋白本身也是催化發炎的細胞素,因此在感染、發炎狀態下都能觀察到鐵蛋白的角色。

鐵蛋白指數建議落在100~200 ng/ml

那麼鐵蛋白指數應該多少才正常?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5歲以下兒童的鐵蛋白下限為12 ng/ml,5歲以上則建議不要低於15 ng/ml;但鐵蛋白過多也可能是鐵超載、鐵色素沉著症或慢性發炎,因此男性建議不要高於200 ng/ml,女性則不要大於150 ng/ml。

不過,實際上各機構對於鐵蛋白的建議值不大一樣,鄭乃源表示,以聯安來說,目前設定的標準為女性大約13~150 ng/ml ,男生30~400 ng/ml,而比較健康的鐵蛋白數值應該落在100~200 ng/ml左右。

黃彗倫指出,男性的鐵蛋白比較不會有波動,但女性可能隨生理期的經血流失或停經前後而有浮動,而且若要將鐵蛋白做為健檢項目,建議就要定期檢測,才能根據個人的平均值加以比較,觀察是否異常顯著上升,進一步找出鐵蛋白增加或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原因,甚至可能有心血管或腦神經疾病的危險性。

一般健保成人健檢並不包含鐵蛋白檢測,門診也必須有符合適應症才有健保給付檢測鐵蛋白,例如病人持續解黑便、長期慢性潰瘍、異常喘等,或者慢性病患者住院,為進一步了解病況而檢測鐵蛋白作為輔助參考,了解病人可能有急性發炎需加以監控等,屬於間接的參考指標,而非主要的診斷用途。

鄭乃源則強調,臨床醫師主要面對疾病,而鐵蛋白過高、慢性發炎已發展為疾病時,自然不太會再去檢測鐵蛋白;但從預防醫學的角度,鐵蛋白看的不只是貧血或出血、急性發炎等,由於慢性發炎過程中常常症狀不明顯,長期卻會造成多種慢性病,因此,檢測鐵蛋白是在慢性發炎發展為疾病前及早發現,同時再配合其他檢測,盡快找出慢性發炎的原因,加以消除、遏止進展為疾病。

相關文章:健康飲食|防糖尿抗氧化擺脫慢性發炎 抗糖化8大食物紅薯番茄

+4

體內鐵可循環利用 正常情況無須額外補鐵

當鐵蛋白過高、身體處於慢性發炎,最重要是控制並設法消除發炎狀態,黃彗倫建議:

肥胖者控制體重

避免脂肪細胞釋出的細胞激素,抑制發炎。

少攝取高熱量食物

研究發現,吃完高熱量食物後發炎指數會顯著上升,例如吃近1,000大卡的食物,發炎指數會持續升高4、5個小時。

控制三高

高血壓會衝擊內皮細胞,造成內皮細胞發炎;糖尿病也會使內皮細胞長期發炎,胰島素阻抗性高;過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會使血管硬化、血管發炎。

清除體內病菌

如果是長期受病菌刺激引起的慢性發炎,要一一將其清除。例如治療牙周病、使用抗生素將幽門螺旋桿菌廓清、或定期施打流感疫苗或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病菌感染。

適時紓壓、有良好睡眠,規律運動習慣。

此外,雖然慢性發炎導致鐵蛋白過高是因為身體的巨噬細胞將鐵蛋白釋出,啟動發炎反應,但鄭乃源說,本身鐵太多也可能造成慢性發炎,有分析顯示,大部分有慢性發炎的人,體內的鐵同時也過多,所以國外有些做法是直接放血或捐血,他則建議,可減少攝取鐵含量高的食物,如紅肉、內臟、貝殼類海鮮、花生等,並適當攝取深綠色蔬菜、魚油、抗氧化維他命C、E等輔助身體抑制慢性發炎。

人們常說要補鐵,身體含鐵量有這麼容易不足嗎?鄭乃源指出,除了現代人飲食、營養過剩,體內的鐵其實會一直循環再利用,人體一天所需的鐵大約20毫克,但是大部分由代謝的鐵回收再利用,實際需要透過食物補充的鐵大約只需1~2毫克,只有當血液額外流失時才需刻意補鐵,例如女性懷孕、哺乳、經血量大等,否則一般食物就能補充每日所需的鐵量。

延伸閱讀:

口腔是身體健康的照妖鏡!牙周病可能增加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濕疹、蕁麻疹久拖都沒好? 小心恐是癌症或內科疾病

【本文獲「康健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