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冀政府放寬國藥來港 容許使用只持有內地註冊藥品
政府去年將中國正式加入藥劑製品證明書(CPP),放寬國藥在港獲批使用。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鄧家彪及前香港藥學會會長鄺耀深今日(8日)召開記者會,提到現時門檻仍過緊,促請政府考慮將現時兩張CPP的標準減為1張,或仿效澳門審批制度,直接容許只持有內地註冊認證的藥物在港註冊。
部份癌症藥物無兩張CPP
陳穎欣指,近年內地藥物發展迅速,已吸引不少海外藥企到內地設立實驗室。即使政府今年2月已取消「第二層審批」制度,惟新藥註冊仍需兩個國家的藥物註冊認證才可引入本地。陳穎欣建議將兩張CPP減為1張,或仿傚澳門做法,修例容許只持有內地註冊的新藥物來港註冊,促請醫務衞生局盡快「拆牆鬆綁」,加快實現「國藥港用」。
鄺耀深解釋指,現時藥物註冊制度需要兩張CPP,故限制部份癌症藥物來港,如想取得相關藥物,就需參與指定病人計劃。鄧家彪補充,若透過該計劃獲得藥物,病人需要逐一申請,最快也需3個月,長則9個月至1年,強調癌症治療刻不容緩。
鄺耀深又指,過去5年內地市場有75種新的抗腫瘤藥上市,惟本港藥物註冊制度仍維持不變,將剝奪病人取得藥物的機會,強調多選擇才可令市場有健康競爭。
建議新發展區生產「一地兩檢」藥物
鄧家彪則建議政府可配合現時科研目標,容許在落馬洲及新田等新發展區所生產的藥物「一地兩檢」,讓藥物同時得到香港及內地認受,更能吸引國外內企業來港研發藥物。
大腸癌病人李太,2018年被證實患癌,抗癌三年後被告知香港無藥可醫,李太形容當時彷如被判死刑。但其後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呋喹替尼」治療。相關藥物早於2018年9月已在中國銷售。李太由最初臥病在床,接受藥物治療後能再次與家人外遊。她表示,希望新藥能盡快註冊,令病人受惠。
至於卵巢癌病人陳太,於2020年9月患癌後,共經歷兩次化療。雖然有關愛基金資助購買藥物,但前後費用仍超過40萬元,對陳太的家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她亦因此曾多次考慮放棄藥物,但考慮到家中尚有1名幼童便打消念頭,若有更為便宜的國藥她會希望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