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公屋議案記名投票非「原罪」 議員應更盡責議政
上星期五(17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批首批簡約公屋149億元的撥款,以58票贊成、1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撇除身為主席的陳振英,即有21名議員沒有投票。
今屆財委會並非全體議員直接加入,改為要報名參加,只有7名議員沒有報名,其餘82人都是財委會成員。然而在簡約公屋如此重大事件之中缺席投票,作為「愛國愛港」代議士的表現,他們真的認為社會能接受嗎?
爭議性議題 應假設會記名投票
簡約公屋是社會焦點,表決撥款早早排上議程,而非突然加插;更因具爭議,議會早預備每名議員都會發言,開會的會議室當日亦預約至晚上8時,而全體議員亦早已知悉相關安排。當日經過4個多小時發言,晚上7時多表決,撥款終獲通過不叫人意外,反而有21名議員缺席投票更引人關注,事後有人便歸咎於實政圓桌議員田北辰「玩突襲」要求記名投票,把部份人「殺個措手不及」。
有缺席投票的議員解釋因為當日早有其他工作安排、也有人反映因為「開會開得太夜」。簡而言之,都是別人「玩突襲」、會議安排等出問題所致,而作為「代議士」的議員自身沒有責任?作為議員又有甚麼「其他工作安排」,竟重要過一項關乎改善身處不適切居所市民慘況的撥款議案表決?而作為議員,有始有終地審議表決任何一項議案,難道也是市民的奢求?
正如「被指摘」的田北辰事後在電台回應指,有議員缺席是一場意外,「無意拖其他人落水」,但他同時強調任何具爭議性議題都應該假設須記名點票,「我坐喺度投票係應該㗎」。
當然,有部份人會爭拗立法會議員不是全職工作,不少議員也有其他公務要兼顧。但不要忘記,議員不是當義工,他們單是每月薪津逾10萬元,對很多市民而言如此「兼職收入」已十分豐厚。若在重大議題上,議員也可以因為另有工作安排、開會時間太長等理由求開脫,相信市民未必都能接受。
新一屆財委會記名投票次數大減
事實上,本屆立法會財委會鮮有記名投票,2022年度只有兩次,分別是5月27日「第六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政府架構重組引致的編制變動」及6月24日「職業訓練局九龍東(茶果嶺)新校舍發展計劃」。而上周五的簡約公屋項目,是2023年度暫時唯一一項記名投票。對比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合共21次記名投票,新一屆立法會記名投票次數明顯大減。
要注意的是,所有上述記名投票全數都是在2020年11月11日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總辭之後進行,為何在「愛國者治港」之下,上屆仍然經常記名投票,今屆記名數字卻大幅減少?如果說田北辰要求記名「殺個措手不及」,簡約公屋是重大事件,事前更有報道指中聯辦曾提醒議員支持撥款,不是更加要主動提出記名投票以作紀錄嗎?
90議員專長重疊 部份人定位仍模糊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之後,議政水平理應更有要求,議員出席會議當然是一項基本責任,但社會更期望的是議會再沒有紛擾的情況下,議員們可以提出有水平的建議,而不是「為發言而發言」,亦應該是基本要求。
現時立法會有90個議席,部份議員在專長領域當然可以滔滔不絕,但作為治港班子的一員,對於不熟悉的議題,他們是否也應多下工夫?難道只為要提升發言次數「KPI」而不顧發言質素,會是大家所樂見嗎?一堆缺乏質素的發言,對香港又有何用?
有議員反映議會之間「競爭」很大,每個議題都有幾名眾所周知的「專家」,加上媒體篇幅有限,其他人爭取在相關議題曝光有一定難度,甚至影響議員自身在公眾形象的定位。
要解決此「困局」,其實又回歸基本步,議員要做好基本責任,會議自然要開足,事前也要做好功課,仔細鑽研政府提交的文件,他們作為新選制下進入議會的精英,勤力做功課,日子有功,香港市民自然懂分辨誰人盡責、誰能給予有質素建議。
政府應更早提交文件 讓議員更「熟書」
與此同時,政府也不能視今日的議會是「橡皮圖章」,要讓議員充份發揮議政能力。要讓他們在每個議題「熟書」,政府也要讓他們有足夠時間「溫書」,並要提供足夠完善的「答案」。有資深議員私下坦言,有感現屆政府有時候可能認定議員最終都要支持政府,缺少了昔日的事前摸底醖釀,一來就是提交政策交件供審議,有時甚至根本未有足夠時間消化內容,已提交議會審議,對議員也不公平。
此外,有議員指立法會口頭質詢,早兩星期已提交,政府理應也有足夠時間向議員「摸底」,準備的答案應該更充份才對,但往往官員未能交出令人滿意的答覆,也對議員的工作構成障礙。
政府與立法會都是治港班子的一部份,到底他們之間要如何磨合,發揮作用,真正做到「行政和立法機關既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實在需要大家都多走幾步,負起責任、做足準備,還市民一個認真議政的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