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張仁良料長遠建第四隧道 現階段透過調整收費理順車流
政府提出三條過海隧道分流建議,私家車用西隧過海,收費會減至60元,紅隧和東隧同樣加價至30元;的士使用三隧劃一收25元,計劃明年首季開展相關法例修訂,建議8月初生效,隨後第二階段將推不同時段不同收費。
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張仁良今早(12月1日)在港台節目表示,相信政府長遠都會研究第四條過海隧道,但現階段始終都需要理順三隧及周邊交通。
一年後再收集市民對隧道收費反應
張仁良形容,對於這次改動政府是「兩條腿走路」,先在2023年收回西隧後,透過調整收費處理擠塞問題,希望可以改變司機駕駛出行習慣,分流繁忙時間的交通,一年後再作全盤檢視,考慮實行不同時段不同收費。
他指,過去十年私家車佔過海隧道的車輛數目由五成增至六成,繁忙時間載客量每小時約6,000人,只佔巴士十分之一,與鐵路相比更只佔約3%。因此如果隧道擠塞,車流溢出周邊的繞道,對附近交通會造成很大影響,因此有需要理順三條隧道及周邊的車流。張仁良同意,長遠可研究興建第四條過海隧道:「第四條(過海隧道)會做嘅,應該政府都諗緊,不過需要時間啦,咁呢幾年都要諗掂點搞。」
張仁良希望,明年社會復常、交通回復正常的情況下,政府可再收集有關數據,例如市民對隧道收費的反應,會否改變出行習慣等,這對交諮會相當重要。
陳恒鑌: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才可改變司機習慣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聯陳恒鑌於同一節目上表示,新方案分流作用不大,因為即使西隧減至60元,但仍屬於較高價錢,而東隧及紅隧的加幅屬「為加價而加價」,往後會繼續出現擠塞。陳恒鑌指,其一直建議採用「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模式,在隧道用量低峰值時收較便宜價錢,才可長遠改變司機的駕駛習慣。
他預計,政府現時提出的方案會出現一定阻力,包括引起紅隧及東隧加價有何好處、為何政府收回西隧後仍要收60元的討論:「其實係兩方面都吃力不討好。」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九龍分會副主任杜燊棠則關注的士劃一收25元的問題。他認為如果的士回程收費可再減至15元,對司機會較為有利,不然乘客「過海」須支付來回隧道費共50元,總體成本與現時相若,乘客可能寧可減少搭的士過海。他坦言,很多時的士以什麼隧道過海不是司機決定,而是乘客按自身負擔能力作的選擇,司機也很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