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張炳良盼政府交終局路線圖:通關求存之戰 不能無止境防守

撰文:林嘉成
出版:更新:

前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今(20日)在報章撰文,警告若果疫情處理不善,將會造成管治危機。他說,年初第五波疫情令香港「近乎淪陷」,成為壓倒林鄭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現時疫情質變,「遊戲規則」已經改變,當前考驗領導力的是盡快鬆綁、社會復常。
張炳良稱,客觀上社會已形成一定免疫屏障,縱使感染仍多,但重症及致死率在下降,現時病毒傳播力強、變種快,但同時趨向風土病化,殺傷力已見減弱,不應以舊眼光看待未來去向,若「長期高壓處之」,社會經濟將內傷不止。

張:若不知終局 可能手術成功但病人死去

現時是教大公共行政學研究講座教授的張炳良在《明報》撰文,指香港前兩年無疑抗疫出色,但隨著病毒變種,受感染人口比例大增、疫苗覆蓋面日廣,Omicron成為分界點,原屬「強硬派」的新加坡、澳洲和日本等,去年後期開始陸續重開國家,恢復通關,為低迷的經濟重拾復蘇空間。

現實不容許守株待兔,人們和商戶企業總不能無止境地守下去而不知終局所在,否則「手術成功但病人死去」。在未知中求可知、增確定,乃民心所向,政府不能漠視。
張炳良

張炳良說,疫情是否近尾聲還說不準,又指「與病毒共存」被批評為「躺平」,但實情是病毒不斷變異去適應人類的應對,「共存」是客觀狀態而非主觀選擇,怎樣「共存」以減低生命生活風險才是往後策略重點。他說內地堅持「動態清零」,也感壓力日增,封城強檢造成沉重經濟損失及民生影響,促使中央反思如何做好精準防控、減少代價。

李家超出席行會前表示,正積極研究調整防疫政策。(張浩維攝)

指香港「自我封鎖」是自削競爭力

張炳良指,特首李家超的五大防疫原則合理且適切,包括精準識別不同風險級別,在風險可控下維護競爭力,不過他指關鍵在於如何把握當中優次及平衡風險。他又指新加坡全面開放後常,但疫情反而較香港輕,反問「若香港能做到新加坡般鬆綁,會否被視作『躺平』或陷國家於不義,還是可受肯定之例外?」

張炳良稱,若未來一年疫情仍如目前膠著,香港照舊僵化避險,則國際生意會大量流失、外資和人才遷走、盛事賽事他移、旅遊民航等將低沉不起,「自我封鎖」是「自削競爭力」,認為「一國兩制」下毋須綑綁內外通關,香港主要應面向國際,形容通關是「求存之戰」,期望李家超在10月的《施政報告》展示清晰進取的終局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