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袁海文:民主黨需時療傷思考轉型 民生工作從不單靠議席
民主黨本周一(11日)就內部參加立法會選舉截止報名,中委未有接獲任何黨員報名,唯一公開表明有意力爭出選的韓東方,未能取得足夠黨友提名,換言之民主黨今年將首度缺席立法會選舉。
民主黨深水埗區議員袁海文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其本人以至民主黨沒有參選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保持黨內的團結,以及仔細評估勝算過後認為仍未準備好。他指出,政治人物做民生工作從來不會單靠一個議席,真正在民生工作上拿出表現,自會得到市民認同。他形容,在目前政治形勢下,民主黨仍然處於「療傷」階段,需要時間思考轉型和日後的路向。
形容通過宣誓乃「巧合」 不代表已被體制認可
訪問進行之時,民主黨內部就參加立法會選舉已有結論。對於不參選的決定,袁海文表示成因很多,首先他表明即使自己通過宣誓,也不代表未來能入閘,資格審查委員會去信詢問參選人內容會詳細、個人化得多,其現時仍能通過宣誓繼續當議員,本身有很多「巧合」,例如政府過往放出的風聲中,幾項「負面清單」行為中,不少都涉及議員辦事處;而他由於選區中沒有公共屋邨、過往在民政處的「影響」之下,又無法租用議辦,到今日都沒有一個正式的議員辦事處,所以沒有「中招」:「只是剛巧,那些線沒有劃到我的身上,其實有少許『幸運』成份。況且,紅線是政府定的,所謂『損害香港整體利益』,定義那麼含糊,可以隨時改變。」
根據民主黨原先定下的門檻,有意參選的黨員須在所屬地區支部取得20名會員提名,並在其餘4個地區支部各取得5名會員提名。據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形容,此做法如同「以高門檻變相罷選」。袁海文並不認同意此說法,他評估現時在黨內,如果真的爭取提名,至少有5人以上有能力取得足夠黨友提名,包括自己在內。他亦認為,是次門檻確實可能比以往稍高,但過去立法會選舉中,民主黨內的提名關卡程序更多,包括民調、8名現任議員投票支持、支部會員大會通過等,今次基於時間不足,已經大幅減省程序:「說我們門檻太高、刁難有意參選的黨員,這明顯不是事實的全部。我們跳過了那麼多程序關卡,為何那些人又隻字不提呢?」
料勉強參選也不能勝出
袁認為,民主黨有兩個十分重要的考慮,其一是維繫黨內團結:「我們今次會見到,黨內有很多不同意見,尤其認為不應參選的人很多。當中當然有人是不滿新的選舉制度,但亦有不少人是表示民主黨仍未準備好。即使是支持參選的人,看法都很多元,而對於韓東方的看法,我是十分尊重的,我亦有給予他提名。」其二是實質勝算:「到底參選後,市民還會否投你?尤其我們會見到許多民主黨的核心支持者,見到教協、民陣解散,都認為民主黨不應再參選,在所有客觀條件都不適合之下,勉強參選,對於我們維繫市民支持又是否有幫助呢?」
袁海文坦言,在8、9月期間建制陣營,尤其盧文端通過不同方式「放風」,甚至有「威嚇」成分,說民主黨如不參選可能違反國安法、對抗《基本法》等等,扣上大量帽子,「這種情況下,如果貿然去決定參選或不參選,你覺得這仍會是黨員的真實意見嗎?」
他亦表明,不太想特別回應盧文端的言論,特別是留意到他對於民主黨何謂「可以入閘」,何謂「不能入閘」的說法也一時一樣。「這些線會不斷飄移,他日難保對廿三條投不贊成票,又會被說成『不擁護《基本法》』、『危害國家安全』。如果凡事都以他放出的風聲為準,豈不被他牽著鼻子走?這是沒完沒了的。我們要着重黨的自主性。」
做民生工作 議席只是輔助
袁海文亦提到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經常有人表示一個政黨如果沒有議席就失去存在價值、官員不會理會沒有公職身份的人,但這其實是「雞先定蛋先」問題,即使有議席在身,當政府有意架空時,一樣可以困難重重。他舉例指,民主派一主導區議會,其所屬地區的民政處不單不願聆聽政治內容,就連民生工作都刻意刁難區議會,「例如去年10月,區議會想在深水埗區推廣健康安全社區,希望私家醫生診所收費更具透明度,發起一個病人權益相關調查。這個沒有政治爭議了吧?至今等了一年,民政處連公開邀請都未發出,又答不出具體是甚麼原因。」相反,過去建制派主導區議會時,民政署可說「有求必應」,兩、三個月內就批出公開邀請。
他認為真正決定一個政黨或個別政治人物價值的地方,是取決於以往的工作政績是否得到市民認同。袁海文以其專長的政策範疇消費者權益為例。9月初的悅榕莊結業事件,袁前後收到逾千宗求助,「相信全香港沒有一個議員收的求助比我多,甚至消委會都未必有」。他提到,曾經連續三晚通過網上視像方式聆聽苦主訴求,了解大量個案細節,執法部門亦禮貌地主動聯絡他索取有用資料,最終海關在周二(12日)當日,拘捕悅榕莊一名男董事。
「這才是一個政治人物的價值所在吧?你在地區工作、民生政策上做到成績,得到市民的認同,知道某個範疇的問題就要找你。這不關你是否立法會議員的事,是視乎真材實料。所以對於一個黨的發展來說,沒有立法會議席一定是艱難的,但不會說一定要做到立法會議員,民生工作才可持續。『有議席才工作』,我入黨以來都不是用這種模式,議席應該是一個輔助,不應該本末倒置。如果最終變成『為追逐議席而追逐議席』,那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好事。況且,如果你民生工作是上心、盡力做,就算政府DQ你,這些能力也拿不走;相反政府給你權力才做事,那政府一DQ你或架空你,你就做不了事,世界不是這麽運作的。」袁海文如是說。
民主黨處於「受傷」狀態 需時探索未來路向
所以袁海文認為,在新的政治常態下,民主黨也需要思考未來如何轉型。「以前大家覺得作為政黨就必定要參選,但現在的空間那麼小,我會形容民主黨是在一個『受傷』的狀態,那麼多成員被捕被控,言論和各方面的自由又大幅收窄,是需要經過一個整固、療養的時期。」不過他坦言現時未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這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有的話一早有人說了,需要經過一些時間探索。但起碼我們會堅持維持服務市民、想方法開拓其他收入吧,我當然也希望黨可以在財政等方面多支援黨員。」
批政府非真心關懷市民 純為「向中央交卷」
展望未來政治局面,在建制派篤定掌控立法會之下,議會再無重大政治爭拗。官方一直強調在「愛國者治港」落實後,特區政府可專心處理民生,達到「良政善治」。不過在袁海文眼中,這根本也是政治工作。
「一個真正將民生放在第一位的政府,是應該主動了解市民所需並作改善,而不是等中聯辦落區後才一起打卡式落區、『全民煉鋼』式的要求加快建屋。如此臨急抱佛腳,有時可能帶來其他壞處也不知道。」講起具體例子,袁海文往後一指,指向一塊空地:「這前身是長沙灣熟食市場,食環署收回後,現時政府計劃用作興建過渡房屋。」但他明言,該處旁邊很多行車天橋、後方是工廈,實際上不太適合建房屋,可是政府為了追落後,草草決定建過渡房屋。「根本就是為了向中央交功課,見中央要告別籠屋劏房,就照單執藥,沒有想清楚就建。我們深水埗區議會一直認為,建社福綜合大樓才最合乎居民的利益,這是我們社區的共識。」
袁海文慨嘆,政府見中央重視房屋問題,就急急腳要求加快建屋、提出「北部都會區」畫餅充肌,可是對於一些同樣一早應該做、有利民生的政策,如消費者冷靜期、醫療美容儀器監管等,在《施政報告》隻字不提,其實相當程度反映政府並不是真心關懷市民迫切所需,而是純粹看中央要甚麼就做甚麼,做最「政治正確」的事,由始至終都是政治工作。「今日香港市民最關注的問題,莫過於在國安法和疫症之下,許多基本人權受到不合比例的壓制,各類自由大幅收窄。政府不可能不知道吧?但他們又有沒有心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