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消息|施政報告大動作覓地 釋放濕地、祖堂地 研搬葵涌碼頭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下月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據了解,為回應中央要求解決房屋問題的敦促,林鄭在覓地方面將有一系列大動作,包括釋放新界北河套區部分濕地,併入正開始建屋的古洞北發展區,令整個新發展區面積大增;當局亦擬降低新界祖堂地的轉售門檻,大大提高與發展商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開發新界農地的潛力;並會利用綠化地段建屋。
此外,施政報告會落實龍鼓灘填海計劃,同時會考慮將葵涌碼頭遷往屯門新填海土地,騰出的葵青區市區臨海地日後會建屋。

鬆綁祖堂地 推進公私營合作

祖堂地俗稱「阿公地」,主要是新界原居民鄉村的祠堂、廟宇及農地等,由該宗族的司理負責管理,曾有估算指涉地約2,400公頃。根據現行做法,只有在全體男丁宗族持分者同意之下,當局才會認可司理轉售土地決定,這成了祖堂地無法轉售建屋的「緊箍咒」。

據悉,《施政報告》會建議修訂《新界條例》,降低有關出售門檻,「扭鬆」這個爭議多時的死結。至於出售門檻降至甚麼水平,估計會參照現行《強拍條例》,即只要八成或以上宗族成員同意便可。

「撬鬆」祖堂地限制,對開發整體新界農地可發揮槓杆效應。現時各大發展商擁有的新界農地中,不少遭祖堂地隔開,影響發展潛力,日後將有機會衝破此阻礙。

政府亦會強化「土地共享計劃」,再進一步向發展商提供誘因,為相關農地斥資開發道路、排污系統和水電等大型公共基建設施,「利誘」相關發展商參與,而該地段日後落成的相當大比例的單位,須交予政府作公營房屋,估計可成為加快公營單位建屋量的「捷徑」。

向濕地着手 發展河套濕地或掀爭議

《施政報告》亦會向被視為禁忌的濕地「開刀」,包括建議釋放新界北河套區周邊部分濕地,以及相鄰的濕地緩衝區,料面積達數十公頃,相當於整個維園的面積,並考慮併入為古洞北發展區。當局亦擬提高濕地內的可發展地積比,令整個古洞北計劃的建屋量大增。不過,河套區周邊濕地很大部份屬於后海灣濕地,向來被視為候鳥重要棲息地,料會遭到保育人士劇烈反對。

綠化地帶佔全港土地面積14.5%

綠化地帶亦是政府目標之一。據估計,本港綠化地帶的面積約16,000公頃,佔全港土地面積的14.5%,為了增加中短期供應,政府近年加快改劃綠化地帶建屋。消息指,今年《施政報告》將進一步提出發展多塊位處市區邊緣的綠化地帶,用作興建私樓及公營房屋。

陳恒鑌:倘龍鼓灘填海 應考慮搬葵涌碼頭

此外,政府將落實龍鼓灘填海計劃。政府計劃在屯門龍鼓灘填海約220至250公頃,作工業用途,並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包括內河碼頭及沿海地帶作住宅用途。有消息指,政府擬研究將葵涌貨櫃碼頭搬往上述的新填海區,利用騰出的近300公頃市區臨海土地建屋。不過,鄉事派早前一直反對龍鼓灘大規模填海,未知能否擺平。翻查資料,葵涌貨櫃碼頭佔地280公頃,若全數用作建屋,發展規模約相等於16個美孚新邨。

新界西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接受訪問表示,倘龍鼓灘要填海,當局應重新考慮有關用途,包括研究用以調遷葵涌碼頭。陳認為,葵涌碼頭的地段本身擁有完善交通配套,地型平坦,適宜用作建屋。他又認同為祖堂地「鬆綁」,並加快推進與發展商「公私營合作」建屋模式,「同樣數量的公屋,如果由房委會來建,無15年都無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