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圈風聲|政府擬再落刀收回區議會4億撥款權 建制:廢一半武功
政府正分批安排區議員宣誓,隨著多名民主派區議員處於被DQ邊緣,加上逾半區議員已辭職,區議會日後運作未明朗,更可能被進一步削權。消息指,政府正研究收回區議會就「社區參與計劃」的撥款權,佔區議會整體撥款金額逾一半。
消息人士指,「社區參與計劃」撥款主要涉及地區活動撥款,例如慶回歸、賀國慶等活動,收回區議會審議「社區參與計劃」撥款權後,日後可能改由民政事務總署直接負責審批。有建制派形容,政府是次做法猶如「廢咗區議會一半武功」。
「社區參與計劃」撥款佔整體撥款逾半
區議會撥款主要分為兩大組成部分,分別為簡稱「CI Funds」的「社區參與計劃」撥款,及「地區小型工程計劃」撥款。根據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政府於2020至2021年為「地區小型工程計劃」撥款3.706億元,並向「社區參與計劃」撥款4.616億元。以區議會「未變天」前的2019至20年度「社區參與計劃」為例,18區區議會可獲撥款界乎1,600萬元至3,400萬元不等。
據了解,政府計劃於下一個財政年度起,不再向區議會就「社區參與計劃」撥款,而「地區小型工程計劃」撥款仍在檢視當中。「社區參與計劃」撥款主要涉地區活動、節日慶典等,例如龍舟賽、青年節、七一慶回歸等活動撥款,收回區議會審議「社區參與計劃」撥款權後,可能改由民政事務總署或民政事務專員負責審批,日後有關團體可直接向政府申領資助。
料不會將撥款權轉移至分區會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今年1月曾形容區議會過度政治化,已經失效,正檢視區議會的未來方向,包括撥款問題。
有資深建制派認為,區議會過去一年高度政治化,即使逾半民主派已辭職或失去資格,但仍需嚴格審視區會角色,若政府決定收回「社區參與計劃」撥款權、只保留「地區小型工程計劃」撥款,前者已佔整體撥款額逾半,猶如「廢咗區議會一半武功」。至於會否把相關權力交予由建制主導的分區委員會,據指政府暫無計劃。
袁海文批做法荒謬 陳學鋒:3個人審千萬撥款不合理
民主黨深水埗區議員袁海文接受查詢時批評有關建議荒謬,屬「行政霸權」,認為社區建設撥款由民選議會審批最為合理,「我哋(民選議員)有選民支持,理論上更貼近選民」,認為政府需解釋做法和原因。袁海文指,若政府以區議會有逾半議席出缺為由,削弱區議會權力,反問「點解唔係處理咗補選先合理?」
袁海文指,政府在社區及民生相關撥款上諸多拖延,不少撥款只是純民生政策範疇。他以深水埗區議會為例,健康及安全社區工作小組通過區議會撥款,進行「病人權益調查」,了解有關收費透明度及病人權益的保障情況,惟自去年10月拖延至今,仍未發出公開邀請,以邀請非政府機構申請區議會撥款。他又指,今年2月同意撥款製作的「社區診斷報告」,亦遇上被拖延情況,質疑這些純粹與民生相關的撥款項目也被拖延,「政府仲有乜藉口話我哋搞政治?」
民建聯副主席、「議會監察」陳學鋒則指,聽過有關建議,他個人絕對支持,指本屆區議會經常有反對派資助「自己友團體」,扣起慶回歸、國慶活動撥款,將區議會公帑變成「政治金庫」。
曾任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的陳學鋒指,目前該區區會只剩下3名議員,只透過3人審批、監察過千萬撥款並不合理,建議改由民政專員負責審批,團體可就不同性質活動向政府申請撥款。他又指,政府應一併檢視「地區小型工程計劃」撥款,統一由民政部門負責。
去年以疫情為由削撥款
翻查資料,2020年4月,新一屆區議會當時上任近4個月,多個區議會收到民政事務總署通知,決定削減下一財政年度的「社區參與計劃」撥款,稱預留作防疫抗疫工作之用,平均削減金額約2.6%,其中葵青區議會撥款被削減5.6%、共155萬元;大埔區議會被削減3.45%撥款,涉及金額約80萬元;南區區議會亦被削減約4%、共76萬元撥款。
署方當時指,政府每年為區議會提供撥款,用以推行「社區參與計劃」,以滿足地區的需要,有關計劃可包括社區建設活動、地區體育活動、藝術文化節目、綠化活動和義工活動等,但因應社區岀現的突發情況,包括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政府有需要預留更多資源處理突發事宜,因此增加社區參與計劃下的應急費用,撥予18區區議會用以推行社區參與計劃的撥款額亦因而有所調整。
▼9月10日港島區議員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