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林正財稱海外醫生來港非「免試」:成績好不代表醫術好
政府提出修訂《醫生註冊條例》,設立「特別註冊」制度,放寬引入海外醫生門檻。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表示,政府拋出的方案能在維持醫療服務質素及舒緩人手不足問題中取得平衡,不會犧牲香港醫療水平,亦相信對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具吸引力。
他稱,海外醫生來港仍須通過不同考核,並非不用「考試」,又指出「醫生考試成績好不代表醫術好」,認為由上司評核醫生表現較為準確。
料每年300醫生回港已有助舒緩問題
林正財指,政府方案出爐後,已接獲多名外國頂尖大學醫科生查詢,當中約一半有意回港發展。他稱,目前香港公營機構欠缺約700名醫生,現難以評估最終回港醫生數目,但相信只要每年約200至300名醫生回港,已有助舒緩醫生不足的問題。
林正財認為方案對海外醫生具吸引力,尤其是剛畢業的醫生,他們最害怕的不是辛苦,而是沒有足夠的培訓或病例,而香港公營醫療系統非常集中,有很多不同病例,有助醫生在短時間內獲得相當經驗,有助日後考專科試。
不會犧牲醫療水平 海外醫生來港仍要經重重考核
林正財強調,政府不會犧牲香港醫療水平,海外醫生來港仍要經過重重考核,首先要在海外通過執業試,來港後要通過醫管局或衞生署的面試,其後要接受培訓,期間會考核醫生,醫專亦會要求專科醫生通過兩至三次考試,醫生若要升職亦需要通過全方面考核。
他指出,醫生考試成績好也不代表醫術好,認為由上司透過病房工作表現評核較為準確,相信可聘請海外醫生的四所公營機構會做好培訓及評核工作,確保他們與本地培訓醫生水平相若。
對於政府擬設立「特別註冊委員會」,負責制訂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林正財稱,法例清楚列明制訂名單的準則,包括世界排名、課程內容及教授語言須與本地醫學院相若。對於有人質疑委員會欠缺前線醫生或病人組織代表,林正財指,委員會成員包括多名醫生,4名由特首委任的成員中,3人須為醫委會成員,而醫委會成員可包括病人組織及消委會人士,委任時會有彈性,強調委員根據客觀標準制訂名單,社會毋須以陰謀論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