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林鄭為何對明日大嶼情有獨鍾? 桂山島「對沖」生不逢時

撰文:羅堃怡
出版:更新:

明日大嶼自推出以來爭論不斷,從未退出大眾視線,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借接受接受傳媒訪問再度出口術硬銷,放話如果不能碰郊野地,便更需這個填海拓地方案,意味着這個本港史上最貴大型基建工程勢將上馬。
林鄭為何對明日大嶼情有獨鍾?這個被民主派指摘「倒錢落海」的巨大工程,在民間的反彈程度不低,林鄭何解在民望低走時期仍鐵了心硬闖?建制派人士指,歷任特首都想任內留下一、兩件「成名作」,讓自己在香港史冊上留名,董建華有「八萬五」建屋計劃、西九文化區,曾蔭權有「門常開」政府總部、十大基建,梁振英有「港人港地」、免費幼兒教育,而林鄭政績中最有機會的「代表作」就是明日大嶼(當然還有修例風波,如果負面版本也計入內)。所以她視明日大嶼為自己的「baby」,希望悉心保護,培育「長大成人」,她才能政績「有後」。

香港經歷「反修例」風波後,林鄭管治手法備受質疑,緊接其後的新冠肺炎疫情,除了重創香港經濟,也進一步動搖了的林鄭施政威信。市民對港府抗疫不力深感不滿,即使推出多輪抗疫基金作支援,令今屆赤字高達3,000億元,措施亦被批漏洞百出、無助民生。種種跡象都反映出,林鄭在任期間受人非議的政策「琳瑯滿目」,卻無甚可以「留名青史」的具體政績。

在民生焦慮不斷疊加,將一發不可收拾之時,在諸多待解決的問題當中,住屋及土地問題無疑是最突出、最迫切、最為人詬病的,若林鄭能在任內成功克復「疫周期」,以明日大嶼重撐經濟,開拓解決土地問題的先驅,將成為她日後能否受到正面評價的關鍵。因此,明日大嶼就成了林鄭心目中的政策「小寶寶」,也可能是她目前唯一能抓住的救命草。

+3

由於林鄭對明日大嶼的「偏愛」,從而左右了兩個政策的走向,一是桂山島計劃,一是過渡性房屋鴻圖。

林鄭月娥在訪問中重申開拓土地決心不減,同時強調基於中央的保育政策,相信不會獲准在內地填海,甚至明言未聽過中央談及桂山島填海,等同直接否定了該計劃的可行性。有政圈中人斬釘截鐵表示,北京肯定有積極研究桂山島計劃,並期望透過有關計劃紓緩香港缺地困局,只是一直舉棋不定未有定案,所謂「一山不能藏二虎」,桂山島計劃與明日大嶼之間存在「替代性」,倘前者成事,後者的必要性和逼切性隨即大減,這個政績「baby」夭折機會極高,所以林鄭一直對桂山島計劃相當抗拒。

林鄭公開否定桂山島計劃,此舉正是要斷絕建制派的所有「幻想」,希望刹停再有人向北京推薦「桂山島藍圖」,也是間接向北京表明態度。

政圈有一說法,指「反修例」風波下,林鄭月娥顯得束手無策,造成北京親自「操刀」為香港制定「港區國安法」。此後中央明顯重整治港策略,欲透過協助解決香港經濟、民生的深層次矛盾問題,疏導民間政治怨氣,且開始高度參與推動港府化解香港經濟民生的工作。若此時北京出手,以桂山島為香港增加土地供應,解決房屋問題,等同折射港官無所作為的真相,狠狠地為港府扣上庸碌無能的帽子,林鄭當然不喜歡見到此局面發生。

+3

既然林鄭月娥一心非明日大嶼不可,她於過去一年濃彩重墨死啃過渡性房屋政策,就顯得「合情合理」。過渡性房屋原先已在香港房屋政策中逐漸式微,但在林鄭施政報告卻成了解決港人住屋問題的「新寵」,被大書特書。政府早前就宣布,三年內提供一萬個過渡性房屋的目標已找到足夠土地,故會再「加碼」5000個。說到底,過渡性房屋縱然多興建多少個,都只是「過渡性」而已,並不能長遠真正紓緩本港的住屋問題,在港府編寫的主旋律下,明日大嶼的需求性便永遠存在,甚至香港變成不能沒有明日大嶼。

政府於今年向立法會提交明日大嶼相關計劃的前期研究撥款,原先未能於今個立法會會期審議完成,要「推倒重來」。不過由於立法會延任一年,撥款建議隨即有機會「翻生」,財委會可繼續審議未完成的撥款。從林鄭的態度觀之,硬推明日大嶼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