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包圍有聚有散 蔡子強:汲取傘運經驗 輿論重於勇武
反《逃犯修例》修訂運動繼續發酵。民間提出的「完全撤回修例」、「釋放被捕示威者」、「撤銷暴動定性」等4大訴求死線過後,港府仍未回應。大專學界和網民昨日(21日)發起升級行動,包圍警察總部、稅務大樓等政府部門,不過行動發展至翌日凌晨旋即自行退場。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在包圍退場後,接受《香港01》電話訪問,他分析,參與示威的市民主動撤退,顯示其從2014年雨傘運動中吸收了一定的經驗,即大型社會運動需考慮民意。
他指,運動最大武器不是勇武,而是社會輿論,尤其是國際社會的支持,「而唔係你幾咁好打」;他又認為,相信參與群眾和社會都樂於見到包圍行動和平撤退,因曠日持久容易出現疲勞,社會也會失去忍耐,從而引起擦槍走火,令運動失去輿論同情。他表示,運動的勢頭仍然良好,但提醒進入「遍地開花」階段後,要更加謹慎。
蔡子強表示,昨日升級行動成包圍警察總部有相當風險,相信很多人都擔心群眾一時衝動導致「擦槍走火」。惟最終包圍行動在凌晨撤退,他就認為示威者從傘運吸取教訓,明白輿論和民意的重要性。
他分析,社會運動最大武器不是勇武,而是是社會輿論,尤其國際社會輿論支持運動,讓港人取得迫使港府暫緩修例的階段性成果,「唔係因為你幾咁好打」。
他解釋,社會運動經長時間拖延,群眾和社會都易出現疲勞,並失去耐性,從而出現「擦槍走火」場面,而上一次79日的佔領行動即反映了這種狀況,「後期社會輿論意興闌珊,就算警方清場,也未有帶來社會反彈」。
他認為,今次示威者多次主動退場,避免了上次雨傘運動的情況。而到目前為止,反修例運動與雨傘運動最大的分別,還包括今次獲得過階段性成果,以及行動升級前,有兩次過百萬人的遊行。蔡子強表示,「雨傘運動最高峰時,民調也只有3成多市民支持」,而反修例經歷了雨傘運動沒有經歷的過程,才得以變成主流認可的運動維持至今。
不過,他也擔心運動曠日持久,發展到「遍地開花」時容易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他認為,繼續推動輿論,包括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是示威者接下來最大的本錢。他評估,運動現階段勢頭依然良好,仍算是成功,但下一階段需更謹慎。
↓↓↓ 6.21 升級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