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0】拍片談中國對港承諾 中學生:這個年代容易忘記一些事
教協和支聯會舉行「國情。香港。未來」中學生及大專生短片比賽,旨在讓學生從中國發生的事,展望香港的未來。有得獎中學生拍片談中國對香港的承諾,當中提到八九六四,認為六四需要被記住,但「在這個年代,特別容易忘記一些事,因為太多事在發生」,憂慮一旦「六四」也被遺忘的話,在香港發生的「雨傘革命」都會被人忘記。
30年前在北京發生的一場學生爭取民主的運動,激發港人支持甚至以實際行動支援學生,天安門清場後,前特首、當時身為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的梁振英更登報「強烈譴責中共當權者血腥屠殺中國人民」,並且在電視訪問中質疑中國政府秋後算帳,事前作的承諾一一落空。
「無論是中英聯合聲明中的承諾、基本法中的承諾,都有好密切的關係,如果中國政府是這麼不尊重自己的承諾的話,是好難怪香港人對中國政府失去信心。」
中國與香港 愛的矛盾
中學生組亞軍得獎者來自香港華仁書院三位同學陳喜溢、黎尚倫和梁彥諾,片名為《當年的誓言…你還記得嗎?》,短片由六四事件開始,回顧在中國和香港發生的大事,並以兩人的愛情,暗示「香港」和「中國」又愛又恨的關係,當中就加插這段梁振英的說話。
「如果一個人真的愛自己的國家,他在當時六四(事件)會站出來,甚至乎現在都會站出來。」隊長梁彥諾受訪時指,他們想透過梁振英的說話,呈現一個人如何因時間而改變:「特別這個年代,我們有很多壓力和聲音被人灌輸中,時間可以改變到好多人的東西,特別插CY(梁振英)的短片,想讓人反思到底一個人可以改變到甚麼位置。」
梁彥諾認為,任何歷史事件或有價值的事都是需要被記住,但在當下時代,太多事情發生,人們「特別容易忘記一些事」,他翻看六四片段時,都擔心香港人爭取民主的事件都會被遺忘:「如果六四會像現在被人忘記,那到底我們以前做的,例如03年遊行,或者14年雨傘革命,到2、30 年之後是否同時間被人忘記了?」他強調,六四需要被記住,悼念六四是應該的。
短片表達對中國又愛又恨,是否亦代表他們的心聲?梁彥諾認同:「這一個愛是矛盾,一方面我們好愛自己的種族、民族性,另一方面拒絕政治上的民族性,這個是我們最想呈現的一個愛的矛盾。」
不應因地域問題而不關注六四
大專組冠軍作品則關注身份矛盾議題。香港大學新聞系學生許天樂和馮苗韾拍攝教育大學社會學系講師黎明的經歷,講述這個在香港生活的上海人,既想拋棄中國人的身份,亦不認同目前有關香港人身份的政治論述。
在許天樂眼中,一個身份以難以歸納所有人的經驗,做或不做一件事不一定因身份而被認定為對或錯,舉例在政治方面,一個「香港人」不一定意味要對抗政權,而且「香港人」身份亦不應只有政治層面這麼簡單。
談及六四,近年有本土派希望分割香港人與中國人的身份,提倡中國民主與香港無關,甚至杯葛六四悼念活動。土生土長的許天樂指,不應因為地域身份的問題而不關注六四,尤其中國政治環境下,六四正正與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觀念差不多,所以悼念是一定要做的事,但會考慮形式的問題:「我相信年輕人現在都會悼念,但用何形式?究竟悼念的效果、歷史上教訓,對自己處於現時香港的政治環境會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