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填海有助降低樓價? 朱凱廸以團結香港基金報告反駁

撰文:李奕鳴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遠景」計劃爭議不斷。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西南九龍鐸區關社組聯席今(18日)合辦明日大嶼論壇,並邀請議會陣線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出席,論壇傾向反對填海。
有意見認為,明日大嶼計劃將提供1700公頃土地供應,有助降低樓價,朱凱廸反引用團結香港基金早前提出的報告,指增加土地供應不會降低樓價。

朱凱廸指,現時在立法會中,建制派議員在談及明日大嶼時,已不再提出現時需要多少土地、未來香港人口數目、填海的造價等,只是提出明日大嶼所得的土地將會帶來多少機會,而是倒過來,「不如我們討論一下,我們做了一個餅後,可以在餅上買甚麼?」(羅君豪攝)

討論中,在場有市民認為填海有助降低樓價,朱凱廸反引用早前團結香港基金建議填海2200公頃的報告,舉出當中的常見問題部份,報告指「預計計劃對地價、樓價的影響是在控制和管理之內的」,而「政府可以根據當時的市場和經濟情況,將填海得來的新土地放入『土地儲備』或釋放土地,從而有效抵消對市場的任何負面衝擊」。他指報告已指出填海不會令樓價降低,並認為增加土地供應無助降低樓價。

朱凱廸亦指,政府曾進行《2030+》研究,展示了各種數據,列明到了2030年以後,香港需要多少單位及土地,包括商業、工業用地、社區設施等,為900萬人口預留土地,指香港未來需要4800公頃土地,其中3600公頃的土地是新界東北發展,至於餘下1200公頃土地則透過土地大辯論尋求土地供應。

他表示,這次政府提出明日大嶼,沒有更新土地需要的資料,就提出香港所需的土地不止1200公頃,市民難以知道香港未來整體土地需要及人口等資料,讓人覺得難以討論。他認為應「一步步去計算」,循序計算香港未來的人口、有關土地需求、建設所需成本等。

他又表示,現時在立法會中,建制派議員在談及明日大嶼時,已不再提出現時需要多少土地、未來香港人口數目、填海的造價等,只是提出明日大嶼所得的土地將會帶來多少機會,而是倒過來,「不如我們討論一下,我們做了一個餅後,可以在餅上買甚麼?」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系教授兼城市研究課程主任伍美琴認為,她又認為填海並非遠景,認為「遠景」是整個城市的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未來的政策,應先考慮有關政策,先去想需要多少及甚麼土地供應,指增加土地需要應有策略性規劃。(羅君豪攝)

出席同一論壇的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系教授兼城市研究課程主任伍美琴認為,填海並非遠景,認為「遠景」是整個城市的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未來的政策,應先考慮有關政策,先去想需要多少及甚麼土地供應,指增加土地需要有策略性規劃。

她亦認為不需要明日大嶼計劃,亦可以解決城市擁擠的問題。她認為香港未有善用及規劃土地,政府需要重新規劃空間,不只是增加土地供應。她提出,香港市民居住的環境兩極化,指住在市區的市民自然覺得生活環境「細、貴、迫」,但住在新界的人反而認為不夠基建設施,認為市民被住在市區的環境所蒙騙,沒有看清房屋問題所在,指房屋問題源於社會分配不均。

她表示,要解決房屋問題需改變政府政策,指如政府有心即時解決劏房戶問題,有很多不同的措施,包括短期租約、改建空置校舍、工廠大廈作過渡性房屋,毋須以填海增加房屋供應。

在場亦有市民對於明日大嶼計劃感到無力,朱凱廸認為在立法會中唯一的可能是讓建制派中存在意見分歧,亦要說服民主派不要接受妥協方案,同時在社會上深化討論,指現時社會上有太多過於簡化的方案,而最直接的方法是在下星期日(25日)於立法會補選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