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學者聯署支持填海 指收地加上建新隧道成本更高

撰文:梁煥敏
出版:更新:
38位學者近日發起聯署支持「明日大嶼」願景計劃,認為興建人工島為上佳投資方案。(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上月中公布的2018年《施政報告》中,提出面積1,700公頃「明日大嶼」填海計劃,不少人質疑涉及的造價成本高昂。近日,38位學者近日發起聯署支持「明日大嶼」願景計劃,認為興建人工島為上佳投資方案。聯署發起人、中大經濟學系客座教授及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恩榮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不論是住屋需求或對甲級寫字樓用地的估計有所低估,認為填海造地有一定需求用作未來需要,故對建議有所同意。

宋恩榮說,政府於15年、16年所公布於未來20、30年用地需要,指對原定的住屋需求及甲級寫字樓用地不足的估算太低,將有1200萬呎住屋需求及4000多萬呎甲級寫字樓及作其他商業需求將較合理,需要以填海造地,由於多年來政府多以填海造地再購到私人市場。

現時他們保守估計,將來的私人住屋賣到收入將有4000億元的收入、加上3600億元的商業用地收入,相信足以帶來可觀收入抵觸成本,此外,本港現時的財政穩健,相信可作支付建築成本,認為相對收地政策及實際可行性上,改以填海造地會較合理。

宋恩榮又指出,按發展局的初步估計,人工島填海的成本每方呎為1300至1500元。可是,若政府要收回新界的棕地或農地以作新市鎮發展用途,按政府最新的收購價,每方呎達1350元,政府還需要為農作物和其他損失多付25%的補貼,即近1700元,加上其他額外支出,包括興建新式隧道等連接市區,比填海的成本更高,惟他同時認為,收回部分高球用地,改作低密度住宅,亦為舒緩住屋需要的其中一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