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黃偉綸:填海為港人而設 明年提交詳細造價估算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當中建議於中部水域填海建造約1,700公頃的人工島,較政府過去提出的東大嶼都會建議填海1,000公頃為多,不少人質疑涉及的造價成本高昂。立法會議員郭家麒今日(14日)於立法會會議上,就填海造價提出口頭質詢,要求發展局交代涉及的建造費用。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回覆稱,將就填海計劃進行研究,並於明年初提交立法會爭取撥款前提供詳細造價。他又強調計劃為本港人口而設,非外來人口。

黃偉綸稱,為回應社會關注,將於明年提交詳細造價估算。(資料圖片)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於立法會回覆議員質詢稱,政府將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年底提交報告後,就計劃作研究並提交區議會作討論,預計於明年第1、2季就「明日大嶼」內的交椅洲填海計劃展開研究,並交予立法會爭取撥款。

黃偉綸稱,填海成本將與目前每平方呎1,300至1,500元填海成本相近。對於「明日大嶼」的確實成本,黃偉綸稱暫時未有正式估算,不過因應社會關注,將於明年初交予立法會前,提交包括基建成本等的詳細造價估算。

至於有指人工島土地超越香港實際需求,質疑是為配合大灣區發展而設。黃偉綸於會上強調「明日大嶼」為本港現存人口而設,而非外來人口。他認為2030+低估本港土地短缺,未有顧及改善市民居住面積、老人設施需求等。加上交椅洲距離中環僅10公里,未來將研究當區商業發展,建造成另一個核心商業區,有助年輕人力爭上游。

林鄭月娥宣佈推出「明日大嶼」計劃,在交椅洲填海造人工島。(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此外,人工島面對極端天氣的問題亦備受關注,黃偉綸稱日後將按照最新設計標準,並按工程研究結果設計人工島,如增加海堤高度、預留近岸空間作緩衝之用等,以應對氣候變化及極端天氣的抗禦能力。他稱,現時本港基建有能力抵禦惡劣天氣,如機場亦能抵抗超強颱風山竹。

有議員於會上認為政府應先發展現存土地資源,如以《收回土地條例》發展新界棕地。黃偉綸稱,除現有新發展區內540公頃土地外,規劃署將提前就其餘760公頃的棕地作研究。不過他強調,部分棕地位置零散、遠離交通基建,難以全數用作高密度的住宅發展。加上部分土地需預留重置原有作業者,故預計可發展的土地將遠低於760公頃。他以洪水橋作例子,稱區內雖共190公頃土地,但當中有3分1需投放於物流業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