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改革|降負擔救零售業 李兆波:政府長遠須減依賴土地收入
政府統計處8月1日發表最新零售業銷貨額數字,與2023年同期比較,2024年上半年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6.6%。疫後復常,惟本港經濟復甦不似預期,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對《香港01》記者表示,零售業生態受高地租、高地稅及高地價影響,但「相信短時間內改不了」。要為高租金、高地稅和高地價「做手術」,必然影響政府收入結構,李兆波指政府須考慮增加中長期收入如開徵環保稅、銷售稅等新稅種,而短期則可減低公務員開支,以騰出改動稅項的空間。
至於如何幫助零售業提升物價競爭力,他說發放消費券亦是佳選。
零售業銷貨額仍下跌 消費者「避稅」
政府統計處8月1日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與2023年同期比較,2024年上半年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6.6%。其中,2024年6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9億元,按年下跌9.7%,4月、5月則分別下跌14.7%、11.4%。
政府發言人表示,受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轉變以及港元匯率高企影響,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繼續按年下跌,但跌幅進一步收窄,經季節性調整後按月比較亦見微升2.3%,顯示零售活動有回穩跡象。
李兆波對《香港01》記者表示,高地租、高地稅以及高地價對零售業生態有負面影響。「地價『一次過』咁高,而發展商要收回成本,主要透過租金、管理費,商戶提高零售價同人工,將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消費熱情下降。」
土地收入是財政收入重要構成 短期難改
既然高地租、高地稅以及高地價影響零售業生態,那麼是否應展開改革?李兆波坦言「好難做,相信短時間內改不了」。
這是因為土地相關收入一向佔政府收入的重要部份,疫情前,2018/19財年政府的地價、印花稅(不動產、租約及其他文件)、差餉、地租收入共計2,019.4億元,而整個財年總收入為6,221.47億元,佔比達32.46%。疫情後儘管政府土地收入下降,但仍然屬於財政重要來源,2022/23財年,土地相關總收入為1,154.78億元,佔政府總收入5,997.74億元的19.25%。
遠水:增加中長期收入 但設新稅種須謹慎
可見短期內地稅、地租、地價改革推進非一日之功。至於改革方法,李兆波提出,長遠來看政府需要考慮如何增加中長期收入。
早前李兆波在雜誌撰寫專欄時說,政府或擴闊稅基彌補收入,他亦向《香港01》記者表示,建議政府開徵新稅種如環保稅,在投資收入方面亦要更進取。李又指,設立新稅種要謹慎,因香港是外向型經濟,貿然增設新稅種可能會推動消費者流出。
開拓新稅種有一定周期,本港曾有人提倡開徵銷售稅,2006年政府也有討論開徵銷售稅,但因民意反彈而放棄。至於日本國內消費稅的引入及稅率上調持續了40餘年,是根據市場反應逐步調整,日本消費稅法1989年4月實施,稅率設為3%,至1997年4月上調至5%,直至2019年10月才上調至10%。
李兆波認為,儘管現在不是香港開徵銷售稅的最佳時機,但亦有探討的意義,他建議將銷售稅稅率設為3%至5%。
近水:公務員降薪 提高公務員隊伍靈活性 降本增效
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李兆波認為,首要措施應是降低公務員薪資、整合公務員隊伍以「節流」。他說,「難道要公務員系統維持低效率職位去維護經濟?要刺激經濟,要在效率方面着手。」
「譬如社區保育中心是一個新project(項目),就不要請一大堆原先的人去做,好浪費錢。」李兆波說,在康文署的一些新項目的推進上,可以考慮讓私人企業接手,或者整合組織新隊伍去完成,提高公務員隊伍的靈活性。
他續指,公務員架構的優化整理亦需思考,「譬如有公務員退休、『自然流失』,有的部門就需要重組,這個留給政府去解答。」
購買力流失至海南、日本、網購
疫情前,香港一度被稱為「購物天堂」,商品因質素高、價格相對優惠、款式新吸引內地旅客前來消費。根據旅遊發展局數據,2018年有6,515萬人次訪港,2023年則大跌至3,400萬人次。而消費方面,過夜客人均消費從2013年高峰8,123元緩緩下跌至6,500元水平,2018年為6,614元,2023年為6,939元。不過夜客人均消費更由2018年的2,202元水平,大跌至2023年的1,316元水平。訪港客減少,人均消費又降,香港旅遊相關產業面臨情況可想而知。
「香港因疫情封閉時間太久,大家轉向海南、日本等地消費,或者網購,零售只有(不到)300億,都證明不少購買力去了別處。」李兆波指出,香港實際扮演的是中介角色,所賣商品並非本地生產。「作為中介人,你賣得貴,一定要令人覺得物有所值,但愈來愈多人覺得並非如此。」
他分析,同等價錢之下,香港零售商家提供的服務質素與日本、歐洲難以競爭,而消費者為追求更具性價比的商品服務,會有「避稅」行為,例如轉向海南免稅消費、到有購物退稅的日本旅行消費。
發消費券提高性價比 促進零售業收入
李兆波以自身經歷舉例說,現時香港很多貴價餐飲其實在外地都有替代品,如和日本大阪一樣的餐品,在香港可能溢價3倍,且有用餐時間限制。若能派發消費券,如購物滿5,000元返還1,000元,或可消弭高物價給消費者帶來的壓力,提升物價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