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生產力局今年第二季揭幕展館 展示智能生產線案例

撰文:李宇婷
出版:更新:

生產力局今年第二季揭幕新質生產力展館,透過展示國際領先智能生產線的成功案例,打造華南地區規模最大,推動香港與內地、國際政、產、學、研在不同領域展開交流合作的示範平台。

局方相信智能微工廠會是香港工業發展的主流方向,會充分利用過去有關智能生產項目的經驗及技術。

去年9月黑龍江考察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想法,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等新興及未來產業,今年兩會期間,更加將新質生產力列為政府十大任務之首,對概念進一步闡述,強調因地制宜,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發展,以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

陳祖恒。(陳祖恒提供)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在電台節目上說,生產力局過去幾年協助各行業在大灣區推動超過1,200個工業智能化項目,包括74條智能生產線已經或將會在香港落地,有不少中小企亦透過科技提高生產效率,成為新一代「香港製造」的先行者。 生產力局相信智能微工廠會是香港工業發展的主流方向,局方會充分利用過去有關智能生產項目的經驗及技術,為本地工業發展符合本地實際形勢和需要,兼且有香港特色的智能微工廠。 局方指,會以壯大本地創科人才為使命,為香港培育年青科研人才,為技術及行業從業人員設計全面人才培訓計劃。

生產力促進局。(資料圖片)

展望未來,陳祖恒說生產力局將於今年第二季揭幕新質生產力展館,透過展示國際領先智能生產線的成功案例,打造華南地區規模最大,推動香港與內地、國際政、產、學、研在不同領域展開交流合作的示範平台。局方將繼續以先進技術、未來人才培訓及特區政府資助計劃等,全方位支援企業。

新質生產力與香港創科發展的契機

新質生產力的三個關鍵分別為創新、高質量和綠色化,陳祖恒說「新」是以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質」就是高質量發展,產品品質要不斷提升競爭力,同時要發展高增值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就要推動綠色生產力,將科技成果應用到產業鏈上,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體現可持續發展。

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中,獲國家定位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陳祖恒說,香港擁有雄厚科研實力,加上法制、人才及國際聯繫等多方面優勢,「從零到一」突破條件充足,在新國策下,香港呼應二十大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的精神,以創科發展新質生產力,發揮科研優勢,幫助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培育人工智能、大數據及新能源等 新興產業,加上「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定位,以便支援企業海外的業務需要。

至於北部都會區及河套地區,陳祖恒認為規劃完善,可作為初創以至龍頭企業的中試中心,吸引更多重點產業、高端人才落地香港,貫徹香港協助國家「引進來、走出去」使命,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創科發展,行政長官李家超更於去年施政報告明確指出,香港應推進新型工業化。政府以產業導向為原則,配合《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時,香港的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都積極投身創科行列,為香港創科發展,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提供難得契機。

河套區發展創科產業,被視作推動香港未來發展的主要引擎(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影片截圖)

香港工業發展的升級轉型與新質生產力的融合

提到香港,多數人會先聯想起國際金融中心,但城市的工業優勢就少有人提起,陳祖恒表示能理解,他指「香港製造」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港資、港企在製造業方面歷史悠久,有完善的供應鏈、高效的生產能力,可以說是業界標竿;而香港的企業家具有豐富的營商經驗,透過投資合作帶動內地的經濟發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亦為國家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重要作用。

他續說,在當前情勢下,創新科技是香港發展新興產業的重中之重,特區政府從頂層設計層面已有長遠藍圖,香港工業界利用科技升級轉型是大勢所趨,當然,受限於土地面積有限及生產成本較高,香港工業發展要透過新模式實現持續增長,相信智能微工廠正正是新質生產力需要因地制宜發展的有力呼應,智能微工廠採用智能生產技術,透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科技靈活管控營運,同時提升空間使用效率,形成智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