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港產戰地女攝記 自覺「有種責任」 冒險往摩蘇爾採訪
戰地攝影師 Robert Capa 說過,「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因為你走得不夠近。」但記者在戰地採訪,走得越前卻越危險。香港出生、美國深造的攝影記者 Nicole Tung 深感作為攝影記者「有種責任」,要讓世人透過照片,了解戰爭如何影響平民的生活,所以她甘願冒險,於去年11月以獨立記者身份,前赴正陷戰火的伊拉克拍攝摩蘇爾人民的生活。
她把採訪命名為「摩蘇爾之路」(The Road to Mosul)並選擇在《香港01》作香港區首次發表。現駐土耳其的 Nicole 接受了《香港01》訪問,分享她在摩蘇爾採訪的經歷,及作為獨立記者的心得。
撰文:樊素心
攝影:Nicole Tung
擁有150萬人口的摩蘇爾(Mosul)是伊拉克第二大城鎮,由2014年6月起被伊斯蘭國 (ISIS) 佔據,ISIS 宣稱摩蘇爾為伊斯蘭國最重要據點。去年10月,伊拉克政府軍展開反擊戰驅逐ISIS,政府軍希望藉此全面收復摩蘇爾。但開戰以後,生零塗炭,大量平民傷亡,居民被逼出走,淪為難民。專注採訪中東新聞的獨立記者 Nicole Tung 在去年10月尾計劃行程後,11月初便啟程往摩蘇爾採訪。
個人安全是Nicole 的首要考慮。戰爭形勢急速變化,Nicole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仍仔細地花了三至四天時間作準備。她形容摩蘇爾之戰是極其危險的戰役,而且ISIS亦擅用道路、房屋、甚至平民作武器:「ISIS在摩蘇爾一帶道路設置土製炸彈,也會在平房擺放炸彈隨時引爆、甚至用無人機向政府軍投擲炸彈、施放汽車炸彈、自殺式炸彈等;有時更會用平民作人盾,甚或綁架平民以勒索金錢。」
戰場上需要可靠的 fixer
掌握最新戰況對戰地記者猶關重要,Nicole透過其他特派員、新聞報導、網上戰況地圖和伊拉克軍發佈的消息,緊貼摩蘇爾的戰況。然而對於戰地記者,一名能幹的當地助手(fixer)卻是採訪的關鍵。
Nicole加入獨立記者行業6年,2010至2012年間「阿拉伯之春」爆發時,她到埃及和利比亞採訪。她亦曾到敘利亞、剛果、伊拉克採訪戰亂紛爭,2014年她也曾回香港採訪雨傘革命。每到一個地方採訪,也需要一位稱職的 fixer:「一位可靠的助手對戰地記者非常重要,助手不但為你翻譯,也要熟悉當地習俗、有當地聯繫、當你身陷險境時能助你安全脫險。我們集中採訪時,助手就像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協助我們執行採訪和拍攝照片。」
「在戰地採訪的目的不是要走到最前線,而是要在戰爭中目擊和紀錄平常百姓如何受戰爭影響。我自覺有種責任,即使要冒險,也要將他們的困境告知全世界。」
獨立記者的掙扎
Nicole在香港出生、成長、2009年在美國紐約大學畢業,主修新聞及歷史。她曾經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採訪拍攝。作為獨立記者的Nicole不隸屬任何新聞機構,所以在選擇稿題時上有很大自由度,亦可以花更多時間、更深入地採訪某個議題。
然而「獨立」是把雙面刃,她同時要花大量時間尋找工作機會、爭取贊助、拍攝長期計劃。她說:「我也要花時間向客戶追討款項、推銷拍攝故事等等。我也曾希望加入傳媒機構,但一方面,全職攝影記者空缺不多,另一方面,我亦會受機構所限,無法拍攝我喜歡的題材。」
「有種責任」要讓讀者知道戰火對平民的影響
既要冒險,又要擔心生計,到底為甚麼Nicole要堅持走在獨立戰地記者的路?又為何要用照片作媒介?「照片是種世界通用的語言,透過影像可以述說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改變。除了捕捉當下一刻,照片也是歷史中一種不能磨滅的紀錄。」Nicole說。
「在戰地採訪的目的不是要走到最前線,而是要在戰爭中目擊和紀錄平常百姓如何受戰爭影響。我自覺有種責任,即使要冒險,也要將他們的困境告知全世界。」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