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yden的9+1:把古典音樂聽個滾瓜爛熟後,一頭栽進indie世界

撰文:扭耳仔
出版:更新:

告訴我十張影響你畢生的唱片──不,九張便行,加上一張你有份參與的,唱彈或編製,專輯或單曲也好,對你的影響不輸任何經典專輯吧?

扭耳仔新欄目9+1,每周找來音樂人物,抄錄他們的聆聽喜好,看其所愛,聽其所聽。

許日元(Hayden):synth-pop/post-punk樂隊粉紅A主音兼結他手,自小從古典音樂聽起,後來練琴學結他,於加拿大讀大學期間接觸indie音樂、1997年組成粉紅A,千禧前回流香港。樂隊發表三張專輯後,從2006年起減少曝光,相隔11年後將於年尾踏上《Clockenflap》舞台。

1. Sergei Prokofiev // Vladimir Ashkenazy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Andre Previn
《 Piano Concerto No.3》 (1975)

作曲:Sergei Prokofiev            鋼琴演奏:Vladimir Ashkenazy
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指揮:Andre Previn

小時候,我把讀者文摘的八大古典作曲家錄音帶聽得滾瓜爛熟,八人中並沒Prokofiev,後來接觸到,發現他每首歌也很厲害。基本上,當時的唱盤就只有這張唱片。若說古典音樂對我的影響,我學琴時sight-reading不厲害,音樂天份不強,但學琴訓練了我的樂理,長大組團用到的broken chord、appregios、和音設計上,不多不少是當時學來。

 

2. The Jesus And Mary Chain《Darklands》 (1987)

很晚才意識到,這就是我讀書寄宿時經常聽到的專輯,當時有同學很愛放《Darklands》,而我尚未開始聽獨立音樂,但已經把這張聽慣聽熟。後來Rodney(粉紅A結他手兼鍵琴手)在MCB雜誌選了這張為他的十大,一聽發現:原來是它!雖然我不想選他選的,但這張太好了,從頭到尾猶如英國陰陰濕濕的天氣,和前作《Psychocandy》也是不可能的專輯,怎麼全隻也如此好聽?

 

3. 楊將軍的苦茶  The Bitter Tea of General Yeng
《Heat Wave》(1988)

這張緊要了,讀書時期初聽,是一晚能播數十次的程度,網上只找到兩首作品。他們出過兩盒卡式帶,分別是《Heat Wave》和《Contempt輕蔑》,很難得地是全張也好聽。我和妹妹Yvette(粉紅A低音結他手)很喜歡他們,Yvette甚至會給他們寫信,然後回信超長的啊。造的歌一直有變化,創意不斷來,我是聽歌需要旋律的人。他們的旋律動聽,唱腔相當不錯,就連卡帶封面也漂亮過人。

 

4. The Lightning Seeds《 Cloudcuckooland》(1990)

The Lightning Seeds的歌很多,但〈Pure〉實在太好聽,是他們首隻爆紅的歌,簡單但做得很好,不很深入也不走搞笑幽默風,就只是純粹,十多歲的青春感覺,這很universal,每人都曾經歷,於是也觸動了我。

 

5. Pulp《Mis-Shapes/Sorted for E’s and Wizz》(1995)

這張比較有趣,是張只有兩首歌的double a-side單曲。我對第二首的印象尤深,要留意歌詞,雖然兩首歌也收錄在專輯《Different Class》,但這張細碟對我影響較大。因為當時我和Rodney去了英國看Pulp,還要買黃牛飛,碰巧這張double a-side發行,也有很多他教人吸毒的新聞滿天飛,但這都無關──最開心是能感受他們出碟那刻,切身體會樂迷的興奮心情。

 

6. Alizee《Mes Courants Electriques》(2003)

這張就緊要了,MV很厲害,不是indie不是甚麼,pop到不行,旋律甜到漏,然而看「表演」不一定只談音樂,像我很少聽K-pop,但它的視覺效果會給我另一種刺激。

 

7. Art Brut《It's A Bit Complicated》(2007)

Art Brut是由Rodney介紹我聽的。我們2004年做電台訪問,我帶了他們的首作《Bang Bang Rock & Roll》介紹,其實兩張都好,我還是選隻新點的吧。Art Brut當年的出現令我感覺很好,歌詞很吸引,很有型。如果要勉強說影響,我有段時間想試試唱這種音色,但有人說我唱歌沒甚麼音,anyway吧……

 

8. The Vaccines《What Did You Expect from The Vaccines》(2011)

等了很久忽然爆出的The Vaccines。音樂簡單不複雜、歌詞有韻味,三年前來《Clockenflap》時,現場令人印象深刻。現在也可玩classic-rock,甚至pop pop地,有夠流暢也有力量。

 

9. Leonard Cohen《You Want it Darker》(2017)

大一那年我住宿舍,同房只有兩張碟,Leonard Cohen是其中之一,
當時我不太聽古典以外的音樂,經他介紹發現很好聽。

這張的深刻之處是,它在音樂人死前創作,卻不像David Bowie《Blackstar》般灰暗,《Blackstar》我甚至不敢聽,但這張聽得出來,Leonard Cohen面對死亡很okay,連生前訪問也是面帶笑容的。他是詩人相信不用多解釋,極簡單的筆觸,不寫太多已夠動聽。《You Want it Darker》作為一個舊人的新碟,不是那種久休復出卻令人慨嘆舊碟較好的專輯,本來我想選《I'm Your Man》(1988),經典歌也多,豈料他發了《You Want it Darker》,用簡單方法便擊倒了別的專輯,故此我寧選這張也不選〈Hallelujah〉等經典,做音樂就理應要愈做愈好。

 

10. 粉紅A《She's Here 她來了》 (2006)

粉紅A三張專輯,我一定是選最新那張,要是它質素不如前作,根本不會出現。裡頭很多歌很好,但〈再見〉的特別之處是,MV由麥海珊(AMK主音兼低音結他手)製作,以政府舊檔案和她的舊短片剪成,而且歌曲和香港有關。現在和女兒坐天星小輪,感覺和小時候完全不同,好像只有香港才有這種「唔見嘢」的情況發生,這種活生生的暴力實在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