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創新創業展為期一周 參展涵蓋人工智能、農業及醫療研發項目

中大創新創業展為期一周 參展涵蓋人工智能、農業及醫療研發項目
撰文:吳綽詩
出版:更新:

中大「創新創業展」今日(22日)起至下周三(28日)在沙田新城市廣場開幕,為期一周。今年為中大創業日十周年,參展單位共有23個,展出由師生及校友,包括中大InnoHK研究中心、獲批RAISe+及傑出校友研發的項目。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致辭時表示,希望培育有科研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年青人,期望展覽在社區內營造創新氛圍。

中大「創新創業展」今日(22日)在沙田新城市廣場開幕,展期至下周三(28日)。(蘇煒然攝)
中大「創新創業展」今日在沙田新城市廣場開幕,為期一星期至下周三。(蘇煒然攝)
+5

中大「創新創業展」參展項目涵蓋醫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範疇。校長段崇智致辭表示,是次展覽最重要是讓公眾認識中大的創科,指至今已成立6所InnoHK研究中心,在產學研1+計劃中擁有7個項目,數目是全港院校之冠。他補充大學唯一要做的就是「傳授、創造及應用知識」,形容這三步如球隊互相傳波。

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亦表示,為響應國家對新質生產力的號召,中大積極配合政府推動科研和應用,包括多個研究中心進駐InnoHK平台,並設立中大深圳研究院眾創中心。

「香港製造」大豆 3種耐鹽耐旱豆種育成後種於118畝甘肅農地

其中一個展出「香港製造」大豆的項目由中大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林漢明帶領。團隊從甘肅幾百個大豆種中,篩選出具耐鹽耐旱基因的品種,最後在2016年推出隴黃一號、二號、三號3種大豆,並種植在甘肅乾旱農地,至去年累計種植面積達118萬畝,並為農民帶來9700萬人民幣收入。另外,團隊研究的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亦於5月由「天舟六號」送上中國太空站。

林表示,研究目標是「由實驗室走向農田」,將香港的農業技術帶向世界有需要的農區,目前除了中國西北,亦有在巴基斯坦、南非進行項目。他指香港農業規模小,未有計劃在香港大規模種植大豆,認為應致力在研發技術,以及將農產精品化,以提高農民收入。他表示今年將會再推出一個大豆新品種。

AI機械人生成會議記錄 機械人皮膚助「人機互動」

展覽亦展出不少人工智能項目,其中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展示一個「文本生成機械人」,可以即時將語音轉換成文字。中心總監蒙美玲表示,工具可用於會議記錄,並能即時整理出重點及翻譯,方便開會時查閱。該工具亦有聊天功能,回答時並會附上資料來源的連結作參考。

中心另一名教授任揚則介紹了用於機械人的皮膚組件,被人觸碰時會有反應。他表示此項目能貼在現成機械人身上,正與一些有用機械人的工廠洽談合作,期望研究成果能達致「人機互動」,透過增加觸碰功能、讓人和機械人能一起共事。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