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倉狗】有守則但無人理 如何改變倉狗命運?
當地盤工程結束,原本在這裏守門口的狗便會被「用完即棄」。
無論是地盤狗、車場狗、倉狗,彷彿這就是牠們的必然命運,一直與「悲慘」兩字劃上等號。
漁署早已制定《建築地盤飼養狗隻守則》,但業界卻視而不見。
這些「狗主」把動物義工拒諸門外,我們還可以怎樣推行絕育放回?
這天我們走天水圍的一個建築材料倉,唐狗的踪影隨處可見。牠們原本是在附近出沒的流浪狗,過着漂泊生活,而牠們也算是幸運的一群,得工人們收留,算是有個容身之所。
絕育意識普遍薄弱
這狗群原本只是為數三、四隻,但由於沒有做絕育,致令牠們不斷繁殖。去年底,其中一隻母犬誕下一胎共8隻幼犬,令牠們的數量急增至現時約30隻。
這情況在全港各區的地盤、車場、倉地等非常普遍,即使漁護署有發出指引,但由於沒有法律約束力,這些「狗主」根本不會理會,莫說主動帶狗去做絕育,就連動物義工找上門也要吃閉門羹。
絕育才能控制數量
動物組織「愛.領養動物中心」接到倉庫求助,先接收了8隻幼犬,寄養在暫託家庭,等待被領養(詳見另稿),然後聯同愛護動物協會,安排倉內狗狗做絕育手術,控制數量。義工Ive表示,其實早在5年前,愛協已為該倉部分狗隻絕育,今次目標是為餘下的17隻狗狗,分批為牠們絕育、植入晶片及打預防疫苗。「這裏的狗狗很有家教,懂得sit好才進食,健康情況亦理想,唯一是沒有絕育。」
漁護署於1999年推出《建築地盤飼養狗隻守則》,目的是提醒地盤負責人須遵守飼養狗隻的相關法例,同時呼籲他們採取促進動物福利的措施。守則內容主要包括:凡超過5個月大的狗隻必須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植入晶片及申領有效狗牌、為地盤內所有狗隻絕育、當地盤完工或不再在該處飼養狗隻時必須妥善安置有關狗隻,或把狗隻送交漁護署動物管理中心。
義工叩門常被拒
雖然有守則,但守則本身卻不具任何法律約束力,監管亦被批評不足。Ive表示,雖然義工會主動到地盤及倉庫叩門,游說他們為狗隻絕育,但他們普遍沒有這個意識,往往被拒諸門外,過程困難重重,像天水圍這個倉庫的例子可謂少之又少。「一般會覺得與自己無關,狗只是為自己看門口,有些更加沒有餵食,任由牠們繁殖,但他們沒有想過狗的繁殖速度很快,一胎可以有8隻,令數量不斷增加。」
免費絕育何樂而不為?
由於本地流浪狗以唐狗佔大多數,愛護動物協會於2013年設立「唐狗免費絕育計劃」,特別針對為放養狗、地盤狗及倉狗提供免費絕育、植入晶片及打預防疫苗服務。為了鼓勵更多人為狗隻絕育,愛協亦會提供交通支援,協助狗隻在手術後返回原地。計劃每年平均為2,500隻狗進行絕育手術。愛協福利部項目經理李思嘉獸醫認為,計劃除有效降低流浪狗數量,為狗隻植入晶片亦可以給予牠們一個身份,有助提高飼養者的責任意識,保障毛孩,得到應有的尊重。
完成手術後,這些狗狗會先到「平姐貓狗舍」休養,10天後再由義工接載牠們回家。採訪當天,我們隨義工接第二批狗狗回倉庫,總算完成了任務。看見牠們歸來,工人們都展露笑容,歡迎牠們回家。不時逗牠們玩,呼喚每一隻的名字。Ive表示,下一步打算為一些性格溫馴、親人的狗狗尋找領養。「但先要找到暫託家庭,可以提供一個暫時的棲身之所,始終入屋的狗與地盤狗是兩回事,需要學習與人相處,展開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