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盤狗被「用完即棄」 義工密密救促立法監管
唐狗沒有特定的一個形象:牠不似哥基犬,擁有短短胖胖的四肢,擺出一副傻乎乎的「萌樣」;也不似西伯利亞雪橇犬,龐大的身形配上一身厚毛,威風凜凜。因為唐狗是天然的混血兒,無論是體型、毛色或外貌都沒有固定特徵,每隻都不一樣。
不過,我們對唐狗卻普遍存在一個既有觀感,認為牠們不夠可愛、性格兇惡,是天生的野孩子,難以馴服。加上香港人始終對純種犬有所偏愛,令唐狗總是成為領養中心的長期住客,乏人問津。然而,我們對唐狗的認識又有多少?
攝影:李孫彤、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SPCA)指出,唐狗一般是指不能辨別的品種,即屬於自然繁殖出來的「混種犬」。不過,唐狗又與「混種犬」(Cross breed)不同,混種目的是結合兩個犬種的優良基因,例如金毛尋回犬混拉布拉多,就是經人工混種繁殖出的品種。
集合優良基因 唐狗更健康
在香港及亞洲地區,唐狗的英文是「Mongrel」,而Mongrel意思是雜種,帶有貶義,所以外國普遍稱作「Mixed breed」。至於中文名稱,中國及台灣會稱作「土狗」,而台灣亦會稱「米克斯」(即「Mix」音譯)。由於唐狗是自然繁殖,因此牠們沒有特定的外形,體型有大有小,長毛或短毛,豎耳或垂耳,每一隻的毛色也不一樣,香港的唐狗普遍以黃、白、黑色為主。同樣,唐狗亦沒有特定性格,要視乎環境及血統等各種因素而定。
正因唐狗是由不同犬種混種而成,因此集合了不同犬種的優良基因。相對純種犬,唐狗的基因差異較大,令牠們避免患上一些純種犬常見的遺傳性疾病,所以一般會較健康。
本港首隻唐狗偵緝犬
工作犬一般採用人工繁殖,因應工作要求而選用特定犬種,確保穩定性。如警犬會選德國狼狗,導盲犬一般用金毛尋回犬或拉布拉多。唐狗因品種及背景不明,不知基因,較少被用作工作犬。但一些聰明的唐狗也可訓練成工作犬。唐狗Noodle於2013年便成為本港首隻檢疫偵緝犬的唐狗。
雖然唐狗未被廣泛用作工作犬,不過長久以來牠們一直為人類服務。因為唐狗數量多,而且「粗生粗養」,不似純種狗般矜貴,一些地盤、車場、貨倉、鄉村等都會習慣飼養唐狗,由牠們來負責「看門口」。
或許是因為身形大及環境使然,唐狗普遍給人的印象都是兇惡、大叫大吠及難以親近,而且香港人始終特別喜愛純種犬,令唐狗一直不受重視。不過,近年大眾對動物保護議題愈來愈關注,開始有「以領養代替購買」的意識,對唐狗少了抗拒,亦會選擇領養唐狗。在我們的眼中,唐狗的地位雖然已慢慢提升,但其實牠們仍然默默承受不公平的對待。
早前,網上瘋傳一張半邊臉血肉模糊的唐狗照片,引起一時熱烈討論。於沙頭角一家茶座附近被發現的Mimi,疑受到野豬襲擊而受傷,狗主因拖延治療而令傷口惡化,右邊臉被蛆蟲蛀出一個大血洞,右眼更已脫落,情況非常嚴重。動物義工組織「毛孩守護者」(毛守)接報到場,與狗主接觸後把Mimi帶走到獸醫診治。
除了像Mimi的緊急求助個案,毛守日常工作是拯救流浪動物,特別是沒人理、受傷及徘徊於死亡邊緣的一群,當中亦包括地盤工地的狗隻。創辦人陸家捷(Kent)表示,組織接收的佔99.99%是唐狗,「因為牠們數量多及最被人忽略。純種犬我們也有救,牠們很快會有人領養,但唐狗可能等3至4年都沒有人領養,尤其是成犬。」
被利用成看門狗
到達毛守位於元朗大棠的收容中心,其中有五六隻唐狗搖着尾巴,圍在Kent的腳邊團團轉。牠們都是由義工在不同地方接收,經治療及休養,加上義工悉心照顧,慢慢已變得親人友善,正等候被人領養。Kent覺得,唐狗性格是熱情及忠心,而且相對少病痛,容易飼養。因為數量多及容易找到,唐狗經常被地盤、車場、倉庫等拿來充當看門狗。「他們養狗是利用牠們的特點來服務自己,做法很自私。」
漁護署於1999年推出《建築地盤飼養狗隻守則》,目的是提醒地盤負責人須遵守飼養狗隻的相關法例,同時呼籲他們採取促進動物福利的措施。守則內容主要包括:凡超過5個月大的狗隻必須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須為狗隻植入晶片及申領有效狗牌、地盤內所有狗隻均須絕育、當地盤完工或不再在該處飼養狗隻時必須妥善安置有關狗隻,或把狗隻送交漁護署動物管理中心。
漁護署會將守則郵寄予香港各主要建築公司、建築商會及工地負責人,亦會因應實際情況,派員巡視全港的主要地盤區域,宣傳守則。據漁護署回覆,如接獲地盤附近有流浪狗的投訴會派員到場調查,並因應需要而捕捉。2015年,涉及地盤狗隻的投訴有78宗,而在地盤附近捕獲的流浪狗有49隻。
絕育意識薄弱 狗隻不斷繁衍
雖然有守則,但守則本身卻不具任何法律約束力,監管亦被批評不足。據Kent跟不同地盤接觸的經驗,他們普遍都沒有為狗隻絕育的意識,致令狗隻不斷繁衍,數量大增。Kent曾向他們遊說為狗隻絕育,往往遭受拒絕。「他們的觀念是狗隻一旦絕育就不夠惡,『唔夠man』,不能守門口,不是真的為牠們的健康着想。」
當地盤完工時,工人一般做法是通知漁護署接收狗隻,但亦有大部分會任由牠們留在原址,自生自滅,逼牠們走入鄰近社區覓食,構成公共衞生問題,最終下場很可能仍是被漁護署捉走。地盤沒有為這些狗隻植入晶片,一旦被評定為不適合領養或在限定時間內沒有被領養的話,就會被人道毀滅。
經過Kent及義工不斷與地盤人員接觸,有些負責人願意在完工時通知他們來接走狗隻。「這樣做已經很好。」不過亦未必每次順利。有一次某地盤已完工,Kent正準備去接收狗隻時卻忽然被負責人阻止。「他們說仍有一批鐵料未被運走,叫我隔天再來。其實潛台詞是:『我還要利用牠們多一日』,這就是地盤狗的命運。」
雖然牠們被稱為「地盤狗」,但諷刺的是牠們沒有一處屬於自己的地盤:一旦完工,所有工人撤走後,牠們的地盤也沒有了。Kent認為,最理想的方法是禁止地盤養狗;即使要養,政府必須立法規定地盤要為所有飼養的狗隻植入晶片、打疫苗及絕育,為牠們負上責任。「沒有晶片就如同沒有身分證,沒有身分就不會受尊重,所以一個身分對牠們來說是很重要,希望令牠們的地位被提升。」
以安達臣道礦場作借鏡
安達臣道石礦場一帶有多個私人地盤,經多年施工後即將於年底交還給政府。附近出沒的流浪狗過往由地盤工人餵飼作看門狗,數量估計最少有80至100隻。
為避免狗隻因地盤撤出而沒人餵飼,對附近社區構成滋擾,Kent聯同其他愛護動物組織為牠們進行絕育手術、植入晶片及安排市民領養。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說服地盤承建商嘉華建材,讓義工提早進入地盤,漁護署亦承諾派員協助義工捕捉場內狗隻。
「我們的目標是想全部狗都獲領養,但談何容易?這是一條漫長的路。」透過其他動物組織提供收容地方,Kent期望可拉長時間,為這些狗隻爭取領養機會,得到一個屬於牠們的家。「這次事件可作為借鏡,希望引起大眾關注,長遠而言是否可透過立法監管,從源頭做起,改變這些地盤狗的命運。」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