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投資1000億一舉兩得 展示共同富裕可得120分|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為中國國策,為下一階段經濟目標。在中國營商,中央的政策思路最要捉緊。與西方思想不同,中國以社會主義原則管治,「三次分配」將資源分配,而中國科企明白政策思維,已作出行動,並捕捉下個政策風口。
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提到的「三次分配」是指,第一次分配是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由政府側重公平原則,通過稅收、社會保障支出等進行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過自願捐贈而進行的分配。
企業家們紛紛嗅到中央的話語,大型科企在「三次分配」道出以先,便提前主動出手做至第三步。騰訊(0700)宣布將會再投放500億元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連同早前的4月「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項目,合共捐贈1,000億元人民幣,而其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早在4月也承諾捐出77億美元,協助鄉村地區脫貧。
騰訊展示既能參與國家政策 又平衡業務發展
就4月19日騰訊公布的新藍圖「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項目,對包括基礎科學、教育創新、鄉村振興、碳中和、FEW(食物、能源與水)、公眾應急、養老科技和公益數字化等領域展開探索。這是騰訊在 2018年「930變革」(即是發展雲業務及微信等數字化轉型)後的又一次戰略升級。
從2018年當年的「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到現時的「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騰訊更表明這社會價值創新戰略將成為騰訊發展的基石,連繫騰訊所有核心業務。從此可見,騰訊既在鄉村幫助滅貧,又可紮根其中,與政府和公益機構合作,亦是集團看見了生意的機會,而推出戰略項目及作出升級行動。
至於騰訊在8月18日又公布投放500億元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結合自身數字和科技能力,在鄉村振興、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層醫療體系完善、教育均衡發展等民生領域提供持續幫助。
現時,人們的生活,不論是衣、食、住、行均離不開網絡世界。騰訊這樣加大投資,一方面將傳統公益方式升級為公益捐贈,與可持續創造並重,利用數字技術和平台優勢,實踐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另一方面,將結合集團各產品及業務,繼續發展下沉市場,打入鄉村之中。這實是向外界發出訊號,騰訊有能力且有條件參與國家政策之中,同樣地又能捕捉下一個政策風口。企業家的鼻子最為靈敏,騰訊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慈善公益非功利 回饋社會應自願
當然,慈善公益並非功利,更不應涉及利益輸送,同時,企業回饋社會也應屬自願,不應強迫捐獻或作情緒勒索,而受助者亦應以感恩的心接受。
除了騰訊之外,各企業亦有捐獻行為。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以32.3億元人民幣位列福布斯中國慈善榜榜首,美團創辦人王興6月將5731.9萬股股票轉讓予旗下基金會,價值179億元,以推動教育與科研等公益事業。
另外,小米亦在7月將6.16億股公司B類股份捐予旗下兩個基金會達174億元。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也向其家鄉的教育基金捐贈5億元人民幣,拼多多創辦人黃崢2020年將公司2.37%的股份捐贈給繁星慈善基金,同時亦向浙江大學捐贈1億美元。
中國實現脫貧,並進入小康社會。在8月17日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強調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
當中的共同富裕所指的並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亦不是劫富濟貧,不是養懶人,不是城鄉和地區差異徹底消失,而是以具實力且優勢的「前浪」企業帶動後浪推進,從而提升至人民生活質素。
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過去數十多年,中國一直以補貼形式扶持各種企業,又以稅務優惠減輕科企的營運成本,如今民營企業壯大了,也可為社會多作出一份力。企業家可按自身能力回饋社會,與業務並行發展,這亦是企業家與資本家之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