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中國何不熱衷抄底美國 是「無能」還是另有打算?

撰文:于小龍
出版:更新:

4月中旬,隨着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美國的蔓延,儘管美國的政客們依然可以高喊「美國企業撤出中國」,但作為企業和資本則正在「逃向」中國。為此,中國的一些激進經濟學者主張趁機「抄底」美國。然而,中國政府表現得並不熱心

究竟是為什麼?是中國政府確實「有心無力」還是另有打算?

數據本身要比政客的鼓動更有說服力。相比於美國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失控和經濟的墜落,中國的快速恢復已經是不可迴避的事實。儘管中國已經公布的一季度經濟也出現了大幅的下滑,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下降了6.8%。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國經濟和社會治理能力正在展現出極大的競爭優勢。

2個月即控制疫情

中國僅用2個月的時間就成功防控住新冠肺炎疫情,並迅速走出危機。隨着3月份的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好轉。3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已經按月增長了32.13%,工業產出規模已接近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並且已經開始向世界疫情防控和產業鏈的為繼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與此同時,在3月份,中國實際使用外資也已恢復至817.8億元(人民幣‧下同),降幅較2月份收窄11.5個百分點。其中,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專業技術服務按年分別增長28.5%、62.4%和95%。據中國美國商會日前進行的調查顯示,40%的企業將按原計劃加大對華投資,這一比例比2月提高了17個百分點。

這一切已經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實力,也看到了未來為繼全球產業鏈的希望為此,中國的一些激進經濟學者主張,疫情之後世界已回不到起點。在全球化「休克」、西方大國無力「控制」世界秩序之時,中國應該加緊「抄底」全球化,成為新秩序的主導者。

【新冠疫情·全球化】美國比擔心的還要糟 中國能否「抄底」

特朗普一場錯誤的「豪賭」 新冠疫情刺破債務泡沫「大蕭條」近在眼前

疫情之下「房住不炒」還能堅持多久 中共決意動用土地改革走出危機

然而,對於所謂中國將「抄底」全球化的這種說法,中國政府顯然並不熱衷。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長苗圩也一再表示,中國製造並不像人們想象那麼強大,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

這究竟是實事還是一種謙虛?其實都是,只是標準不同。

核心技術由歐美掌握

全球產業鏈的高端產品、核心技術和裝備還都大多數掌握在美歐,以及日本等國家手中,正是這些技術和企業的存在才得以支撐起全球產業鏈的運行。中國不具備向美國一樣稱霸世界的能力,也不可能和美國「割斷」開始「新冷戰」模式。這是中國政府的冷靜之處。

目前從數據來看,中國引領的全球化新模式正在成長。繼2019年東盟(ASEAN)超過美國之後,2020年一季度,東盟再次超過歐盟(EU)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則下滑至第三位。一季度,中國對東盟進出口9,913.4億元,增長6.1%,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5.1%。此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07萬億元,增長3.2%,高出整體增速9.6個百分點。

2020年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和東盟地區在內的15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按計劃簽訂。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東亞自貿區建設將取得重大突破(新華社)

在美歐經濟因疫情全面萎縮的情況下,中國與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卻實現了逆勢增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經濟奇蹟。中國不斷進行的產業升級、消費升級也在將巨大的產能和市場向東盟、向「一帶一路」國家敞開。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國和東盟雙向累計投資額達2,057.1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15年間增長22倍。從貿易結構上可以看出,機電產品已經成為東盟出口中國的主要產品,其次是生活休閒類消費品增長最為迅速。隨着東盟與中國的技術和產業合作,東盟各國正在擺脱原來以農產品、初級加工品為主的工業結構。

正發展出一種更公平全球合作雛形

也許有觀點認為,這正是製造業逃離中國、中國競爭力下降的一種表現。但是,從中國產業升級和全球化策略思考,這其實也是一條有別於西方等發達國家曾經通過對外投資延伸經濟「統治」的一種更加公平的全球合作雛形。

目前,包括東盟、東亞、亞太在內的15個成員國已經結束全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文本的談判,2020年將正式簽署協議。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呼之欲出。下一步,隨着中國向製造業高端升級,勢必將進一步強化東盟,乃至亞太經濟體與中國的產業聯繫,使得全球產業鏈的區域化屬性加強。不僅是中國,整個亞太地區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將更加鞏固。

正如疫情之後世界已經無法回到起點一樣,全球化也不再需要霸權統治,這才是中國和世界需要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