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噏】田野藝術節 復興廢墟創造力
上周(2月20日)開始一連兩個周六日,香港有個不太一樣的藝術節。不以揚名國際的藝術家或設計師作招徠,選址離市區至少一小時車程的邊境村落為場地,歡迎一家大小,貓貓狗狗,甚至單車友踩著愛車參與,還可以進食、隨意聊天和走動,由場地至觀看的形式均是展覽的一部份,這種藝術節你參與過嗎?
社區創造的開端
藝術節選址的坪輋,位處新界東北的邊境,歷史悠久,村民過去以務農維生,過著與市區截然不同的簡樸生活。尋常日子本無新事,卻因為2008年坪輋被納入東北發展規劃,招來收購農田、囤地牟利的地產商青睞。發展推土機日漸逼近,為保家園,村民於2012年成立「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舉辦導賞團,打開自己的家門,介紹村落歷史,讓外界了解東北發展的影響。
差不多同期成立的藝術團體「空城計劃」,由藝術家、音樂人和建築師等不同界別人士組成,關注香港的廢棄和閒置空間,希望透過藝術令廢墟重生。
本來關係不大的兩個團體,因為坪輋一間荒廢村校而意外連結。
除了廢棄建築之外,其實還有休耕農地等荒廢土地,藝術可在當中發生。上一次我們想復興廢棄村校,今次希望令更大範圍的坪輋,重獲生機。
藝術的介入
2013年,「空城計劃」在這裡辦了第一屆空城藝術節「坪輋•村校•展演」,村民與藝術家在學校裡開音樂會、合力製作藝術品,吸引很多村裡村外的人參與,不少已搬離坪輋的校友亦回村相聚,重拾一度失卻的聯繫,令寸草不生的舊校回復了昔日生氣。同年,村民接獲好消息,坪輋和打鼓嶺終剔出發展區範圍,家園保住了,但坪輋沒有因此關上對外的大門,多年來積極與數十個社區或藝術團體合作,關注農地發展、美化村落、了解家園的可能性。
自創作力量介入後,坪輋裡裡外外都變得不再一樣。
三年間,「空城計劃」看著這裡的社區力量愈來愈強大,村民由最初生澀地參與變成積極地創作,共同經驗下,大家都累積了不少想法,決定再度合辦藝術節,三年一度將坪輋變成藝術村,紀錄並激發這股來自社區的創作能量,讓其繼續滾存。
辦一個藝術展,像在做一個社區規劃。
散步、聽歌、香氣 感知村落的回憶
延續上屆,今次藝術展名為「坪輋•村校•之外」,範圍擴展至村校以外的休耕或廢棄農地。「辦一個藝術展,像在做一個社區規劃。」負責策展的「空城計劃」成員Sampson笑指,「首先要知道地是屬於誰的,荒廢了多久,可以做些什麼,一件作品可以出現在特定地方,背後需要很多交涉,已可體現社區營造的過程。」此外,簡單如村校的預約、組織協調、物流的處理,統統都要靠村民的參與,這令Sampson體會很深:「村民最清楚自己的地方,一個社區的關係應該像這樣緊密,是活的。」
Sampson帶著筆者由村校出發,走進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廢農地,經九記士多來到珍記農場,再折返導賞中心,沿途村民和藝術家的作品散落其中,看過13件作品後,剛好圍繞小村走了一圈,「我想帶給參觀者一個像散步的體驗,看到作品便停一停,望望這個地方。」不少作品善用在地材料,再現村落回憶及被遺忘的地方,像黃振欽的「氣息•異物」,他從農夫珍姐中學懂傳統的製香方法,更將農場近二百個曾用來「焗韭黃」的工具製成香薰爐,透過香味喚起農場的歷史;另一藝術家余榮基的「飄鈴」,則在珍記農場外的小溪中放入椰穀嚮鈴,希望透過隨風而來的鈴聲,讓人「看得見」這條鮮有人留意的小溪。
裝置作品以外,今年的重頭節目是出版了一隻名為「香村」的概念大碟,歌曲由獨立音樂人與村民共同創作和演唱,展覽首日更有發布會,在田野舞台上即席表演。這個開揚的舞台由藝術團體Hour 25及另外3位成員創作,以竹針拉起鄉郊常見的紗網,設計不會破壞農地,夕陽西下時,樹的倒影更會映照在紗網上,配合音樂,隨風擺動。Sampson認為音樂是最接近大眾、最令人享受的藝術形式,的確,上周的音樂會反應不俗,更讓他們決定在本周日(2月28日)加開一場,音樂人MC仁會重臨表演,讓休耕農地再次熱鬧起來。
空城藝術節音樂會
日期:2月28日
時間:1pm – 3pm
「坪輋村校之外」
日期:2月27-28日
時間:12pm - 6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