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A大師攝影獎】6位入圍攝影師 6段香港「動」故事

撰文:黃立暉
出版:更新:

這個影像主導的年代,文字地位朝不保夕,連新聞界都盲目追求影片以迎合觀眾的惰性,很快連相片都隨之被淘汰。其實相片並不落後,相對於影片,它很可能是一種留白,不是一段線性的記錄或創作,它是時間與空間的一瞬間—攝影師決定留下的那一瞬間。那時間和空間,或攝影師為自己而留下,或為觀眾而擷取,無論如何,它被凝固了。為什麼攝影師要凝住它,為何你要看那被凝結的一刻?想像與意義,都悉隨尊便。但想像和意義,正是今天我們所欠奉的。
攝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唐景鋒的《顏姐》,實際的確是唐的媽姐,象徵着最後一代自梳女的勤勞、無私、獨立。

為什麼香港人需要相片,或許需要重新尋找一個理由。「尋找理由」也許來得太嚴肅,簡單一點—不斷提醒他們:相片可這樣拍、可這樣拍、可這樣拍。筆者覺得很重要所以要說3次,WMA大師攝影獎(前身為WYNG大師攝影獎)則連續第五年、每年提醒我們一遍。

2012年首屆WMA大師攝影獎的主題為「貧窮」:香港的貧富差距迅速擴大,程度幾近世界之最;第二屆的主題為「空氣」,探討每況愈下的空氣質素對健康、經濟及社會等面向的影響;第三屆的主題「廢/棄」則探究廢物的產生與社會過度物質及消費的生活方式的關係;第四屆的主題是社會熱烈討論的身分問題—「我們是誰」。
李泳麒的《曾老飄流記》,是一個老人與太空船的故事,從他設計的太空船,到不同的國境飄流穿梭,從中體會到他的經歷或許是我們生命中的某一段落。

香港人 = 不斷流動

WMA大師攝影獎每年的攝影主題都環繞其時最貼近民生的議題,今年的主題則為「動」。關於「動」(Mobility),它任意馳騁,無遠弗屆;它穿洋過海,穿州過省,甚至可以跨越族群、宗教和性別,6位入圍攝影師鍾偉倫、林亦非、李泳麒、唐景鋒、鄭瑋玲、Billy H. C. Kwok各有表述。

第一眼看見鍾偉倫的作品已叫人瞠目,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到底如何拍?」刁鑽的角度除了喚起人的好奇,更難得的是,他拍出港鐵難見的畫面:獨立的人像。

 

我們都習慣在地鐵與人擠迫、被行李輾過、步伐如風馳電掣。在鍾偉倫的鏡頭下,人們在門縫之間定格,每一個人的微細表情,都能夠在門縫之間獨立地呈現。

鍾偉倫的《請小心空隙》(Please Mind The Gap)系列,除了拍下乘客越過車門一刻的細緻表情,更難得地在港鐵站捕捉到獨立人像的空間。
我喜歡捕捉地下鐵路那一片混亂的景象。最重要的是,那些經常來回往返的乘客,在這混亂之間的對比及微細的差別。
入圍攝影師 鍾偉倫

這種拍攝角度,在香港並非是唯一,鍾偉倫早就在外地拍過,而他對香港人的印象,跟很多人都一樣—忙碌、奔波。「我認為香港人本身就是此次相展的主題:『流動』。他們一直都在動,沒有止息的一刻。除了由一個地點到另一個,港人的生活就是流動,停不下來。他們的忙碌節奏、緊張情緒,從面對我的反應可見一斑,愈繁忙的站口,他們愈不留意到我的存在,例如中環站。緊張與過度工作的狀態,本身就是香港人的生活風格。」

鄭瑋玲與二、三十歲的內地專業人士及學生合作,反思10年來移民大增的現象,通過在聲音訪談及相片的互動,希望跨越香港與中國大陸刻板印象的二元關係。(《彼岸》,鄭瑋玲)

中港之間 = 流動的邊界

作為一名紀實攝影師,入圍者之一的林亦非一直對事情的一體兩面感興趣,所以這一輯相主要集中圍繞中港兩地間的邊界地方取景拍攝,以探討兩地間的流動關係。「這種流動可能是單方面,也可能是雙方面。歷史上有不同流動的模式:1970年代有很多內地人偷渡來香港,有的更賭上了生命;這一代最大的流動已經不是偷渡客,也不是香港人拿着一包二包物資接濟內地人,而是富裕的內地人來香港名店買東西;乃至衍生出的水貨問題,大都是香港人帶上大陸。所以這輯相想表達的是,我們不能只用單一的方向去看兩地之間的問題,這邊界線蘊藏着許多無形或有形的流動左右大局。」

Billy H.C. Kwok的《從過渡到新生》記錄了香港的避難者現狀,從他們在香港過渡到收容國的這段時間,透視香港獨有的社會景像,以至探索全球人口流動的趨勢。

例如另一張拍下流浮山連接福田的西部通道,當時林亦非身處一個較高的地方拍攝。「那天霧很大,橋的中段已被霧籠罩,不論由香港看還是由內地看,都看不到前景。我覺得這張相就是兩地對未來的態度:都很不確定,都看不清對面。」

另一張也很有趣,在深圳某濕地公園拍攝,那處逢假日都擠滿人。公園其實只得一片紅樹林,岸邊放了一排要付錢的望遠鏡,對面是香港流浮山、屯門一帶。「這張相拍下了一些內地人爬出了那紅樹林,他們指着對面香港有說有笑。可能他們對香港仍有憧憬、想像,可能有一些人還未去過香港,我覺得頗有趣。」

鍾偉倫

生於馬來西亞檳城、新加坡接受教育,畢業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8歲初次拾起父親的攝影機,起初只熱中於收集相機並作實驗,直到學習街頭及紀實攝影,才認真投入攝影。現任職廣告美術指導,公餘時繼續鑽研攝影。

林亦非

攝影合作社ATUM Images創辦人之一。較早前於新聞媒體任職攝影主任,亦曾為多家國際媒體進行攝影採訪,作品刊於《紐約時報》、《衞報》及《金融時報》等,關注社會、環保及人權等議題,曾到泰緬邊境採訪難民生活,及於日本核危機爆發後深入福島封鎖區拍攝;曾獲多項本地及國際攝影獎項。

WMA大師攝影獎小資料 WMA大師攝影獎是一個由非牟利項目WMA(WYNG Media Award)舉辦的非牟利攝影獎,WMA項目本身則包括一系列以攝影和視覺藝術為意念及公共參與的非牟利計劃,旨在促進公眾對香港迫切社會議題的關注和討論,其他項目還包括WMA委託計劃、WMA映香港攝影比賽,以及專業工作坊、講座和學生參與項目。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