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Reader】Ikea產品目錄 塑造理想家居想像
你知道世界上最暢銷的書是哪些嗎?答案是《聖經》、《毛語錄》,然後是《可蘭經》,有史以來分別累積數以10億本的銷量。但是,真正會翻閱這幾部作品的人,可能都局限於某種身份(宗教和政治的信徒),而且更多擁有者是不會看它們的,只是用來表達身份認同。原來,瑞典家居品牌Ikea(宜家家居)從1951年起發行的產品目錄,至今已經擁有超過2.2億的發行量,可是它的讀者卻可能已經超越一切國界、階級和身份,只要你身處有Ikea的國家,大概都沒可能未曾翻閱這本影響我們如何想像現代理想家居設計的書籍。
去年,德國著名文學批評家Hellmuth Karasek更為Ikea拍攝短片,以學術專業角度評論這本世上其中之一最多人看的書。Karasek說︰「這是一本被全世界的人閱讀過,卻被忽略的作品。封面上寫著It’s the little things that matter,作者名字叫做IKEA。」他還笑指此書圖多過字,很多內容都是廢的(不少都是舊款傢俬),因此更像一本用傢俬講故事的小說。
很可惜,Karasek在去年拍片不久後便離世了,無緣看到今年最新推出的Ikea產品目錄,而今年Ikea的敍事和修辭更複雜和更社會性。真的不能看少這本小小的免費目錄,它教曉我們如何在家生活,如何睡、如何煮、如何吃、如何玩……它成功將舒適、親情、友愛、興趣、工作、快樂等等美好感覺連結在書中精心佈置的北歐簡約家居之中。而最重要的道具並不單是那些實用而美觀的傢俬(Ikea的特點是中庸,永遠不會美得叫人嘩然,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而是在目錄相片中的「styling」和點綴語句。譬如在大廳部份(名為「放鬆 」88-89頁),圖中一對母子在明亮潔白如新的大廳臥著打機和織冷衫,旁邊加上一句「整整齊齊在一起」,令人感到如果能把家佈置得同樣cozy,連家人關係都可以變得更溫暖緊密。
今年目錄明顯比以往增加了更多專題故事,訪問了來自世界各地,各種職業的用家,由他們的口說出何以稱為家,進一步增強Ikea既面向大眾,但有型人士亦十分受落的形象。當然少不了Ikea公司內的各種專家,例如一向以聰明省位置著稱的Ikea包裝設計師,以及物料及產品創新專家,說明企業對環保的關心,如何在品質和環保之間平衡。如果有逛Ikea習慣的讀者,不難發現他們近年多用了竹造傢俱,因為生長週期遠比樹木快。當然,筆者對跨國企業不會不保持一定程度的合理懷疑,過去也有過不少報導指Ikea剝削代工工廠和外判司機。目錄中有訪問為Ikea編織地毯的印度師傅,說明他們透過改良機器使當地婦女工作環境改善云云。另外Ikea Foundation表示,聯合國向之購買敍利亞難民15,000間庇護屋。到底贊助價格有多低廉,這是我們希望知道的。
北歐號稱世上最宜居樂土,但我們也明白跨國資本主義的無情,北歐企業Ikea數十年來示範了何為舒適的現代理想家居,但背後隱藏著多少剝削,我們才能以低廉價格獲得窗明几淨的家?這是筆者每次翻閱這本產品目錄時,心頭難免浮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