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Reader】《men's Fudge》街拍真義

撰文:黎偉麟
出版:更新:
《men's Fudge》(李孫彤攝)
人們傾向簡化地把日本人視作人人認真的民族,但事實上樹大有枯枝,今期《Men's Fudge》的封面選的打扮不但不精彩,甚至連衫都未攝好,認真求其。(李孫彤攝)

紐約街拍鼻祖Bill Cunningham說,最正的時尚在街頭。街拍(Street snapshot)也在亞洲流行十多年了,不但街拍網站極受歡迎,不少時裝雜誌每年至少有出版一期街拍專號,《Popeye》、《Fudge》、《Men's Non-no》,甚至連時裝廣告都模仿這種街拍風格。Tommy Ton那種專拍fashionistas最招搖一刻的風格固然好看,但畢竟遠離素人生活,而且據說是拍的穿的都收了贊助費,是一種變相的廣告。編輯室內幾位男生都是日本雜誌的粉絲,最近看到《Men's Fudge》一年一度的世界街拍專輯,滿心滿喜訂購回來,翻閱之後有點失望,因為無甚亮點,但卻發現了街拍看似簡單,但其實是門非常高深的學問。

《Men's Fudge》一向崇(西)洋媚外,模特兒幾乎只用高加索面孔,而其街拍特集也一脈相承只拍巴黎、倫敦、柏林及紐約的白種人。筆者一向認為,日本雜誌這種用洋人模特兒的政策無可無不可,因為他們的膚色和身材的確能夠把衣服演繹得好,但問題是容易造成亞裔讀者誤會,以為自己也能穿得像模特兒的效果。事實上,看著《Men's Fudge》拍的近200幀素人街頭時裝照,很自然會懷疑整輯街拍根本上是個幻象。素人絕不如Tommy Ton那種專拍fashionistas最招搖一刻,他們穿的衣物並不別緻,最多只是配襯方式有趣一點,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本身的條件。當然,這裏指的條件也不是把他們拿去跟模特兒比,但的確他們(或說是編輯刻意選擇的他們)都不會偏離主流太遠。老實說,華人大部份都沒有那些天生的卷髮、濃密的鬍鬚、修長的雙腳或寬闊的肩(或俗稱的 「高瘦平」 )。換言之,看似自然的街拍其實一點也不自然,只要本身條件不同,就不要問怎麼跟足也不能得到一樣的效果。

另外,《Men's Fudge》街拍特集本身仍是令人看得心鄺神怡的原因,並非光是衣服,而是整套編輯方式(儘管今回成績一般)。首先,雖然已經是老生常談,但忍不坐再重申的是背景問題,四個世界級的城市景觀,即使衣服不甚了了,相片仍然是非常好看的,(例如自助洗衣店的洗衣機牆就是香港沒有的styling場域)這解釋了為什麼你去旅行的相片總比在香港拍的多人Like。中國和香港是否沒有好的城市景?大抵又要引用王家衛那句「中國並非沒有美學,而是早被摧毀」來回答。

《Men's Fudge》另一個聰明之處是,在一系列的街拍之間加插單品推荐,並有模特兒示範,可謂軟硬兼施地推動消費,洗腦效果極佳。拍攝部份職人時也選擇了他們的工作地點,雖然打扮不甚特別(當然比一般人更有型),優美的工作環境成了那句「認真工作的男人最好看」那句話的佐證。尾聲訪問法國塗鴉大師Mr. A,André Saraiva的家是全書最好看的部份,也讓人明白更有一個沒有地產霸權、發展健康的城市,才可讓年輕人看見未來,才會有閑情、閑錢、閑暇去打扮。那當然也解釋了香港只有燥動或張揚的風格,別人就算是名牌也能以低調的方式駕馭,因為他們沒有不安全感。

這回編輯選擇的潮人,其實打扮品味不甚特別,都是靠個人條件支撐造型。(李孫彤攝)
重點的鞋子飾物推荐,既是既定美學的複製,是高明的軟性洗腦,可見看似民主的街拍並不比天橋照片liberal。(李孫彤攝)
職人造型照片十分養眼,都歸功於歐美名城的工作環境。(李孫彤攝)
編輯刻意選擇的獲拍攝人士都不會偏離主流太遠,世界彷彿沒有肥胖人士,把「高瘦平」美學推動,這正是街拍的危險 。(李孫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