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題】暑假的野外挑戰(一)小學生的120小時登山歷險

撰文:梁蔚澄
出版:更新:

野外挑戰120小時,沒有父母相隨,沒有冷氣涼伴,與蜘蛛同眠,與蚊子共進晚餐……這就是35位小學生的暑期體驗活動。這些7至11歲的小學生,因參加了「我要高飛」自立訓練營活動,首次與大自然作最親密的接觸,亦要挑戰自我,靠雙腳登上957米高的大帽山。
父母熟悉的叫喚聲不再,卻換來陣陣蟬聲;小小身驅背起的不再是厚厚的書本習作,而是比其重幾倍的營具食材。他們面對陌生的環境,可依靠的只有初次認識的同伴。雖有導師在旁,亦不會主動協助,究竟這些在城市長大的孩子是如何度過曾有紅雨來襲的五日四夜呢?
攝影:潘思穎

好攰呀,我要低飛!但做人一定要有堅持,又要耐性……即係……係咁喇。
馬仔組小隊長比卡超
「高飛仔」在五日四夜的行程中需自己背起一個48L左右的露營用背包,重量不輕。

小孩子大挑戰 野炊紮營初體驗

這是紅雨過後的日子,亦是參加訓練營「高飛仔」的第三天野外生活。天氣仍然不穩定,時晴時雨,記者與攝記二人背起48L及72L的露營用背包,載起數日所需的營幕及用品,走向他們駐紮的營地,準備與他們共同體驗野外生活、登山的挑戰。除拍攝用的裝備外,其實小朋友的背包裝備與我們相約,也不比我們輕,加上經過在紅雨中睡水床的經驗,35位小學生會否有放棄的念頭?當我們走近營地,反而熱鬧紛紛,因為他們要在沒有下雨的時候,快快在營地中找個好位置紮營。

「找不到營骨呀,天幕柱呢?營釘呢?都不見了……」

「還有7分鐘,要快點!」

野外的團體生活,講求合作,守時,自律。馬仔組的成員共6男3女,女子組的營已完成,男子組卻因不見了營釘正苦惱着。在野外求生,遺失帶來的裝備,又可以怎麼辦?最後他們在樹林中找來石頭、樹枝當作臨時營釘來鞏固營幕。

小朋友發揮他們的應變能力,以樹枝及石頭當作營釘,但不消幾分鐘已移位。

我笑問:「這樣可以了嗎?營釘不穩,下雨時如果外營貼向營內幕,最後又是睡水床呢。」

他們自信滿滿地回答我:「姐姐,可以的!不用擔心!」看到他們樂觀的模樣,導師們則輕輕一笑。

也對呢,不是這樣,又可怎樣?因為,孩子看管好自己的財物,承擔後果是他們在這次體驗中的重要一課。

他們把第一天買來的急凍豬手留在第三日晚上與米飯一同煮熟,露營的意外美食──豬手撈飯。

紮營過後,已到黃昏時段,他們立即切菜煮食,還好不需柴枝生火,但他們需由山坡下把接近10公升的水抬至營地作野炊之用,卻是頗吃力的。以為在郊外的五日四夜,只可吃公仔麵作晚飯,但他們卻煮出豬手飯、咖哩飯等一餸一湯的菜餚。雖然這還是要靠導師的口頭指導,但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沒有煮食的經驗,能在野外親自製作美食,以明火褒出一鍋沒有燒焦及「黐底」的白飯,令他們明白平日吃到的飯菜及乾淨的食水是得來不易。

野外沒有燈光,只要點點星光,小朋友需要只備頭燈作照明之用。

黑夜襲來 想家的情緒湧現

夜幕低垂,各人開始帶上頭燈來照明,在黑夜中清洗碗碟,收拾爐具後,辛勞的一日換來片刻的自由時間,有人坐着休息,有人談話嬉戲,有人仍努力地把山水過濾變成可飲用的清水。可是,在涼亭的一旁,傳來陣陣哭聲……

嗚嗚……嗚嗚……哇哇……

他們就是住在親自紮起的帳幕內度過四天的晚上。

哭聲由嗚嗚低鳴,漸漸變成哇哇聲的嚎啕大哭,聽起來十分淒慘。我們嘗試尋找聲音的來源,原來是三個男仔的哭聲合奏。馬仔Sir把他們引領到樹林的另一邊,以免影響其他孩子的情勢,亦嘗試讓他們冷靜下來。組長比卡超哭着解釋說:「煮完飯後…我們執垃圾…然後…休息,文具部哭起來,我問他發生什麼事,然後好似傅染咁,令到我都哭起來。」組員西瓜是哥哥,負責報時的工作,可是聽到哭聲也不禁哭起來,他說:「我有細佬呀…佢好嘈呀…好掛住佢好嘈,我好喜歡佢嘈。」

西瓜在組員進入營幕後便細心地替他們拉上外營的拉鍊,避免昆蟲進內。

雖然已是第三天晚上,適應了野外的生活,部分成員仍未習慣沒有父母在旁。這樣看來,雖然是短短的五日行程,對他們來說卻是無比的漫長。比卡超補充說:「我反而擔心嗲哋媽咪…加上佢地好喜歡我…加上我好喜歡佢地,我永遠都唔捨得佢地…加上得我媽咪先可安慰到我。」這樣的真情剖白,也許只有在離開了平日的安全區,踏進艱辛的時刻才令他們珍惜平日時刻相伴的爸媽。

聽了這三位感性小男孩的內心話後,原來對他們來說,黑夜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看見頭燈帶來的點點燈光,令他們聯想起家中的點點滴滴。

小伙子穿上雨衣,加上一個重重的背包,走上山路也格外辛苦。

小腳板登高去 衝上957米大帽山

翌日起來,雨勢時大時細,我們就在這樣的天氣下煮早餐,然後計劃行山路線,於第4日登上全香港可以用雙腳行得最高的地方──大帽山山頂。他們收拾起濕透的營幕、煮食用具等,穿起雨衣再出發。行山最怕就是下雨天,營具、衣服等濕淋淋的話,等於增加了背包的重量,再加上要穿上一件焗促的雨衣,小伙子們已經不斷往山上進法,大人們也感到疲累,可況是小學生?

野外歷程不只有汗水與淚水,還有接觸動物的快樂時光。

馬仔組成員經過連日來的遠足訓練,已可愈行愈快,並用說笑話的方式把負面的情緒抹走。可是這天卻有點打回原形,整隊也沉默起來,動作亦很慢,連把雨衣收回背包內的簡單動作,也用了10分鐘。

馬仔Sir向他們訓話,在外人看這也許有點刻苦了吧,也許他們想藉此休息一會。他對我解釋說:「其實連日來在山下的一切訓練,以及令他們明白守時的重要,是因做什麼也慢吞吞的話,又怎樣應付山上天氣的急速變化?」

這次帶領孩子挑戰大帽山的導師是天使家庭中心的司爺Sir、馬仔sir、Fanny Miss及Sam Sir(左至右)。

還餘三分之一的路程,小伙子終可放下背包,我們也以為可以輕鬆地上山頂,原來走了一段很長的斜坡,還有幾個髮夾彎等着我們。

不過他們沒有了包袱,就像「甩繩馬騮」一樣飛奔上山頂,天文台前便是終點站,從沒想過可完成這次的旅程,有孩子高興得大聲說:「好像收到生日禮物咁開心!」

不過,艱辛的過程還未完結,我們還是要用雙腳走下去,拾回背包,以全新的自己,踏上歸家的路。

他們大多也沒想過自己能在父母陪同的情況下,獨自完成登山旅程。導師們曾說:「父母對子女過度的關心,係對佢哋未來的狠心。」若然現在什麼也幫小朋友做,是剝削他們學習的機會,未來什麼也不曉,狠心。相反,現在能給予磨練、錯敗的空間,便可令他們在未來有更多發展及承受錯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