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普查好比「捉精靈」 專家用相機攝下翩躚蝶影
約十年前,一班本地蝴蝶專家已開始攀山涉水,目的就是為了認識香港的野生蝴蝶。據悉,我們熟知的香港品種約有260個,這些專家都對牠們的習性、各品種的形態和分別,瞭如指掌。
他們當中,鳳園的蝴蝶保育義工們說:「我們很好奇,為什麼香港連蝴蝶都要保育?」較有經驗的年輕普查員則說:「蝴蝶世界看似平凡,但其實充滿挑戰。」觀蝶無數的老前輩更說:「蝴蝶普查是一場不會完結的『捉精靈』比賽!」既然不論資歷淺深,我也隨他們與蝶共舞,一飄一飄地,在花間尋找翩躚蝶影。
攝影:鍾偉德、梁鵬威、陳焯煇
香港蝴蝶品種較英國多4倍以上
現時全球約有2萬種蝴蝶,當中日本有近350種,香港有紀錄的則超過260種,比英國(約60種)多四倍以上。本地蝴蝶生態保育專家潘瑞輝(Hydrogen)認為:「要學會認蝶、賞蝶,香港就是一個很好的起步點,因為地方小,蝴蝶種類多而且密度十分高,可說是蝴蝶天堂。」
「8月份去一趟鹿頸,至少找到30至40種蝴蝶。如要把全港蝴蝶品種都攝入鏡內,大概花兩年時間就可以了。」鹿頸有全港最大的淡水沼澤地,為蝴蝶提供多種濕地生境,包括沼澤、溪流、蘆葦叢、魚塘和水池。8月盛夏,炎熱的天氣,令鹿頸的一片乾燥蘆葦叢都褪成了淡淡老黃色,高溫之下,不少蝴蝶專家卻頂着一片暑熱,特來尋訪香港罕見的蝴蝶,例如彩蛺蝶、黑斑傘弄蝶和素雅灰蝶等,都是他們渴望遇見的品種。
普查不是小兒科 攀山涉水 辨別形態速度
沿着鹿頸路往蘆葦叢走去,未見蘆葦卻先迎上一隻翩翩飛來的鳳蝶。在山坡上雜亂無章的植被中,那對黑色翅膀飛快地拍動,粗心略過還以為只一閃影子。在距牠五步之外,Hydrogen早已把牠認出,更即席示範認蝶的步驟:「這是美鳳蝶,首先,牠的體形較一般蝴蝶大,吸食花蜜時翅膀並沒停下,而是飛快拍動,這就是所有鳳蝶的特徵;再看,牠以黑色為主,尾部與前翅基部有紅色,我們會戲稱作『腋下出血』——這就是辨認這種美鳳蝶的技巧。」他稍頓一下,仔細確認後再補充:「但如果翅膀是全黑色,只有尾部紅點,那則是藍鳳蝶。」
兩種鳳蝶,相差只是一個小紅點。全港約有260種蝴蝶,要全記錄下來,靠的不是運氣甚至一冊詳盡圖鑑,必須經歷每段攀山涉水的認蝶旅程。「辨認蝴蝶大概可看飛行形態、飛行速度、蝴蝶顏色、斑紋和大小。不過,我們到郊外賞蝶,其實不會只靠單一公式,例如我在盛夏來到鹿頸,中午時分,腦海大概已泛起忘憂尾蛺蝶、玳灰蝶等的印象。」顯然,他已洞悉這區蝶種的時令與分布。
要說賞蝶的樂趣,認蝶的部分就最好玩,在一閃即逝的當下,你認出了牠的品種,拍攝到牠,那就是成功「捉」到牠了。
學懂欣賞蝴蝶之美
艷麗的蝴蝶雖四處採蜜,但每個品種只鍾情於一、兩種植物產卵。要選一種他最鍾愛的蝶種,Hydrogen一時難以回答,考慮良久才說:「我喜歡蝴蝶,因為牠們貌似普通,但每種蝶都各有秘密,每一個體都埋藏着一個謎,群集遷徙的斑蝶、前足退化看似只有4隻腳的蛺蝶科蝴蝶、翅膀斑紋經常會有差異的弄蝶……真要我選的話,我想是燕鳳蝶吧。」
燕鳳蝶的翅膀部分透明,陽光下像在發出光芒一樣,飛舞間透出閃耀;牠那特別尖長的尾突更展露了牠的獨特美態。燕鳳蝶是全港最細小的鳳蝶,飛行時更像蜻蜓一樣,可以垂直升降,又可以向後飛行。Hydrogen語帶惋惜補充,形態獨特的燕鳳蝶正因為其獨特的美態,常被用作標本蝶。
親手育成美麗生命 每周照顧200多盒卵蟲蛹
「當你因蝴蝶而着迷,又怎可能只滿足於牠們生命中的一小部分,卻對牠們的整個生命周期不感動容?」Hydrogen養蝶大概有十多年時間,在最瘋狂的時期,他每天都須同時照顧二百多盒蝴蝶卵、蟲或蛹。
每一隻蝴蝶,他都由一毫米的卵開始照顧,經歷過孵化期,幼蟲剛孵化後第一餐便是卵殼,咬孵殼時好像一個罐頭被慢慢咬開,裏面的幼蟲探頭出來。幼蟲身體皮膚沒有彈性,牠會首先吃掉自己的卵殼,經過多次蛻皮,每一次蛻變都成長了一歲齡期,不同品種會有不同的蛻皮次數,一般蝴蝶會經歷4至5歲齡期。到了最終齡期,幼蟲以頭下腳上方式結蛹。結蛹時,幼蟲不停蠕動,身體慢慢液態化,結成了蛹。在蛹裏,幼蟲重新組合,然後破蛹而出,最終羽化成蝶。
蝴蝶由卵的階段被養在透明盒子,需要投放心機耐性。Hydrogen持有漁護署發出的相關牌照,每隔兩天便到郊野公園摘取蝴蝶所需要的樹葉,每天逐個盒子打開,讓新鮮空氣流動,同時清理蝴蝶糞便,量度幼蟲長度,記錄每隻蝴蝶的成長周期。「八號風球也好、自己生病也好,無論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到郊外為牠們尋找新鮮食物,那是最需要克服的一關。養蝶最瘋狂的時期是2004年至2011年,那陣子我根本不會去旅行,因為根本沒有人可以幫我照顧牠們。」
每次帶着育成的蝴蝶,回到當初取卵的郊外原居地點,把牠們放歸大自然,那一剎可抵消經年育蝶的勞累。美麗的生命在手中育成,又在手中展翅盛放,Hydrogen形容那種感動早已超越集郵心態所得的滿足感。
「愈是迷沉養蝶,愈是感到自己對牠們的認識很膚淺。」養蝶單純起源於好奇,但堅持下去卻是一份使命感。蝴蝶是寡食性生物,幼蟲時期只會進食一、兩種特定的寄主植物,不同品種都有各自的寄主植物,因此蝴蝶品種和數量多寡,是該生境裏植物多樣性的其中一項指標,亦即是說,蝴蝶是一個地方的生態指標,是具有高研究和保育價值的物種。
2009年至今,Hydrogen已撰寫過多本介紹香港蝴蝶的著作和圖鑑,除了讓人認識香港蝴蝶,他更希望可作為保育蝴蝶的參考資料。「一般在環評報告裏,植物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評估項目,有些植物雖然非常普遍,但卻是罕有蝴蝶的重要棲息地,例如黑斑陀弄蝶的寄主植物托竹,還有薇黃弄蝶的寄主植物黃金鴨嘴草,這些資料都要由相關蝴蝶書籍提供參考。」
隱秘蝴蝶谷之謎
在香港蝴蝶生態保育研究中,至今仍然有一團神秘的謎題,讓蝴蝶專家依然懷着莫大好奇和盼望,進行相關研究。每年隆冬時分,香港都會有數以萬計蝴蝶突然秘密聚集,又會突然消失不見。在牠們失去蹤影之前,壯觀的蝴蝶群落會先聚集在同一地方覓食,而這些聚集了蝴蝶的隱閉地方,都稱作「蝴蝶谷」。牠們從何處而來,或者將飛往何處,卻仍是一個謎。
全球大部分蝴蝶都會以幼蟲或蛹的形態度冬,但有些進化得較好的蝴蝶品種,像候鳥一樣會在冬季遷徙,當中,已確定會遷徙越冬的蝴蝶品種在香港主要有多種,包括藍點紫斑蝶、幻紫斑蝶、青斑蝶和虎斑蝶。斑蝶翅膀上的鱗片不易脫落,而且雙翼強壯有力,最長命的世代(度過冬天的一代)最長可以達半年,這些特性,都是牠們能作長途飛行的原因。至今,已有人在香港先後兩次捕獲來自日本的大絹斑蝶,其中一隻估計約飛越2420公里,經過至少82日,由日本和歌山飛往香港。
欲保育蝴蝶 先要確定遷徙路線
每年10至11月,本地斑蝶數目會迅速上升,相信部分是來自香港以北地區,例如台灣、日本、內地。蝴蝶保育專家估計,香港是部分斑蝶南遷的中途站,而這條秘密的遷徙路線,正是香港專家最想調查、追蹤的資料。
Hydrogen曾與女兒一起見證過大嶼山分流的蝴蝶谷盛況:「我和女兒剛踏進密林的當下,上千隻蝴蝶原本還在地面上休息,卻倏地一湧從地面飛起,在空中迴旋了一會兒,又再各自停留在不同的枝椏上,那個場面是你不能想像的漂亮。」
要保育蝴蝶,必先確定遷徙蝶的移遷路線,再重點保護這些遷徙地點的生境,確保植被不被破壞。現時,香港只有少數地點有蝴蝶谷的紀錄,包括屯門小冷水、城門郊野公園、深水灣、大嶼山石壁和分流等。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