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KODW】大數據年代只是起點 踏進宜居智慧城市才是關鍵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自1980年代起至2010年,科技上可儲存資料的容量,每40個月就能夠增加一倍。隨著大數據(Big data)於新聞中愈來愈多被提及,大眾亦開始關注起來,而近年由大數據年代,更多人進一步延伸至談及宜居智慧城市(Liveable Smart City)。

如果有留意宜居智慧城市的議題,就一定認識Di-Ann Eisnor,因她以利用大數據、IoT(統整物與物的數碼資訊)以及Algorithm(演算法)去解決城市問題以聞名,同時對於數據的收集與分析,也是相當擅長。

Di-Ann Eisnor除了具有10多年分析城市交通發展的經驗,亦不時出席不同的演講會,當中包括流動性、城市及共享等議題。

Di-Ann Eisnor是一位活躍的天使投資者,Saia Inc.NASDAQ: SAIA、Gray Area Foundation for the Arts及MeetUp Inc.的董事局成員,亦創辦Neighborhood Start Fund,專為缺乏公共服務的社區而設計、以社群為本的微型基金。早前宣佈於The We Company擔任「CWeO cities」,成為共享工作空間的先鋒──WeWork。2018年度公司的收入由上一年的8.86億美元,大幅提升到18億美元,增幅超過一倍,而WeWork辦公地點,遍佈100多個城市,共425個共同工作空間。最近其總公司The We Company的主要業務方針決定由房地產帝國,改為發展智慧城市。

Di-Ann Eisnor:「社會、經濟、倫理、物理、數據、科技與物理層面,是結構出宜居智慧城市的關鍵。」

Di-Ann Eisnor表示宜居智慧城市的理念,現在已經發展至世界層面。「大數據年代只是一個起點,當各種軟件、工具及器材,收集了城市中的數據後,就要進行分析並且結合技術,打造出更宜居的智慧城市。同時間必須注重社會、經濟、倫理、物理、數據、科技與物理層面。」雖然現時只是一些理論上的觀點與看法,但隨著Di-Ann Eisnor在不同業務上的開闢,The We Company正是結合社會科技與空間的公司,加上世界各地擁有如此多數據,宜居智慧城市相信指日可待。

從日常生活搜集得來的數據,正是構建未來城市的參考指標。(© Courtesy of The We Company)

想認識設計與創新如何為社會創造價值?不要錯過設計營商周(BODW)2019,將會有更多專業講者作出分享,現在已經接受登記,更可享有早鳥優惠!即上:bo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