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另類永續設計︰用植物發電機自製鳥語花香

撰文:何桂嬋 王嘉政
出版:更新:

永續設計(Sustainable Design)不是新鮮事,這種從前提倡以符合經濟、社會及生態學三者永續經營為方針的設計方法,發展至今已不再純粹着眼於廢物利用。三個本地創作單位,同在不傷害環境情況下取之自然,讓材料未成垃圾和廢物前,以永續方式去運用這些自然物料,進一步探索永續設計在香港的前路。
攝影:龔慧、黃寶瑩、梁鵬威

坐落在荃灣荃新天地的「植物發電機」,這生態電池實驗空間不是製作大型發電機,而是借此讓市民大眾認識再生能源,透過這些「發電機」驅動雀鳥發聲裝置,形成鳥語花香的場面。

永續設計不僅能應用於城市建設和日常生活,分分鐘更能解決能源問題。於2011年成立的KaCaMa Design Lab(KaCaMa),由三位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畢業生陳韻淇(Kay)、孫嘉希(Catherine)和陳少華(Match)組成。過往他們一直致力於各種形式的永續設計創作,擅長利用廢料加工製作,點綴生活的同時,也希望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最新製作的「植物發電機」生態電池實驗空間,他們便從大廈單位中的手作坊,轉移到人來人往的大商場,受眾不同了,所推廣的理念卻如一。

將被棄置的街頭廣告橫額循環再用,剪裁成色彩繽紛小塊的燈具Living Pixels、利用展覽會後被棄置的衣架組合成一系列家品Hanger Collection、把蛋殼清洗及處理後,混合大豆蠟和棉芯的雞蛋蠟燭Eggy Candle等等,都是KaCaMa近年來的得意之作。這些作品都有共通點,都是廢物利用並再造,然而新作「植物發電機」卻是以另一種方式來實踐永續設計,開拓其他可能性。

一場植物.設計的實驗

說到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中小學課本往往只會提及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等發展成熟並已被普遍採用的「主流」能源。因此,對不少人來說,植物發電仍然非常陌生,或會覺得複雜無比。但其實原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明:眾所周知,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並製造出含營養的有機物。用剩的有機物則會儲存至土壤中並進化分解成電子,透過把鐵片插入土壤收集分解過程中的電流,便能產生電力。KaCaMa在展覽中製作的30多個「植物發電機」正是如此產生5伏特電力,驅動雀鳥發聲裝置,令商場的花園廣場變得充滿鳥語花香。

植物發電對多數人來說仍然很陌生,但其實原理並非那麼複雜。

「植物和人類的關係非常親近,我們除了以植物為食物外,現代城市人更會以植物去改善身邊環境。」對於身為設計師的Kay而言,植物和設計的關係亦特別密切:「只以種植為例,單是盆的設計已經是一門學問。與此同時,植物亦和城市生活距離甚近。」加上眼見樹林消失速度驚人、能源危機等問題,令一向關注環保議題的KaCaMa決定展開植物發電計劃,嘗試發掘更多的解決方法。

產物設計最重要的一步,亦是第一步,便是解決問題。有趣的是,Kay和同伴均不是工程或生物學專家,着手研究植物發電的過程,既是設計,亦滿是屢敗屢試的科學實驗。「外國資料提供的發電理論確實是正確無誤,但不一定適合應用在香港,在選擇植物時首要考慮香港的天氣,要知道香港的濕度和氣溫跟其他國家截然不同。怎樣令種植過程產生多些能源?一塊鐵片還是一條鐵圈的接觸面比較多?哪款材質的鐵片功率比較高?」Kay將計劃中的考驗娓娓道來:「此外,水多則能夠減少電阻,但也有機會把植物弄死,因此水分和採光需要不斷作出調整。設計的原意,正正是要不斷發掘。」

KaCaMa透過fancy簡單易明的圖像設計,使一般人都理解到「植物發電機」如何運作。

是時候擴闊想像

雖然是次KaCaMa的「植物發電機」只能推動鳥鳴發聲裝置,但其實植物蘊含的能量,遠遠大於你我的想像。智利科學團隊在去年製作出名為E-Kaia的充電裝置,利用泥土替手機充電、荷蘭Plant-E公司亦不斷壯大綠色發電設施,以土地和植物提供街燈系統所需的能源。按照這個走勢,以植物發電為方向的永續設計,似乎真的能夠茁壯成長,為城市帶來一番新氣象。「社會空間、民生議題、環境議題等等,永續設計涉及的範圍可以好大,未必只是回收物料和做產品這般簡單。」但在凡事功利掛帥的香港,要推廣成本和收益未必能達正比的永續設計,恐怕比歐美國家更難。

「與其說是困難,倒不如說大家欠缺幻想空間。」Kay認為市民並非反應冷淡或沒甚興趣,而是缺乏具體的想法。「城市化規管了我們的活動範圍,令大家好像少了『落街玩』的機會和意欲,但其實城市空間應由我們親自開拓,以遙控車為例,誰說只能在遙控車場玩?很『低智能』地抬出街玩,同樣能打破對賽道的定義。」

把蛋殼清洗及處理再配合大豆蠟和棉芯的雞蛋蠟燭Eggy Candle。
利用展覽會中被棄置的衣架,經重新組裝成Hanger Collection一系列家品。
採用被棄置的街頭廣告橫額循環再用剪裁成色彩繽紛小塊的Living Pixels 燈具。

開拓想像正是KaCaMa在大商場作植物發電展覽,並舉辦工作坊教導中學生利用回收膠袋編織盆栽器皿的一大原因。「參加工作坊的學生也很驚訝原來植物還有意想不到的用途,透過教育令他們發掘更深、接觸更多,以後才能令香港人有更多討論。」Kay以深水埗鴨寮街的太陽能板和LED燈為例:「太陽能和LED技術的普及化也不是一朝一夕而來。正如荷蘭在數年前已經開始在天台透過植物生產能源,香港是時候打開想像。」

利用回收膠袋編織成盆栽器皿,製作方式簡單又美觀。
Kay在工作坊中使學生發現植物其他意想不到的用途。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