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深港家庭情侶團聚一刻感人 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預約秒爆滿

撰文:ShenzhenWeekly
出版:更新:

1月8日香港與內地正式通關,口岸廣場張燈結綵,大批媒體都在現場記錄歷史性的時刻。如今香港通關已多天,「我們」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

闊別1000+天,終於團聚了

在這一千多天的時間裏,對於一部分的人來説似乎沒有那麼難熬,只是偶爾想念香港,偶爾期待通關。

但對於隔絕兩地的深港家庭和情侶來説,這是他們分別的第3年。這一次無數河對岸的家庭終於團聚,不再需要在工作和思念中抉擇,以後的每一天都能相見。

點圖看看深港家庭情侶重逢的畫面及更多相關照片:

+15

香港+深圳,有趣的玩樂更多了

香港通關後,深港兩城就像加了一層buff,週末的遊玩選擇更多了,可以品嚐更多的地道美食,以後去香港看演唱會、電影或是看展也很方便。隨着深港兩地交流越來越來越密切,最近,也有6位香港藝術家將他們的藝術作品帶到了深圳,作品觀賞性和互動性很強,過年留深的朋友,不妨就去看一看吧。

來自香港的藝術家作品 也到深圳了

2022年12月30日,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與香港、澳門合辦的重點藝術文化盛事「2022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從北京站移師到深圳展出。其實早在1月初Weekly就給大家整體地介紹過這個展覽,但據説近期每逢週末預約爆滿。為了給還沒來得及去看展的朋友「解饞」,Weekly將個人最喜歡的香港板塊部分拎出來,帶大家先雲遊一次2022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香港板塊。

【相關圖輯】過關曾是日常 因疫情彼此疏遠 如今深圳人是怎樣看待香港的?(點擊放大瀏覽):

+40

香港策展:以萬物與自我的多重探索為主題

2022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以「感知之維」 為主題,聚焦「藝術與科技」,分為香港、澳門、內地三大板塊。而香港板塊以感知之維——萬物與自我的多重探索為題,作品意在體現自然與人,人與人的互動,再到內在自我的反思。來這不光只有拍照,也可以仔細品讀作品背後作者對科技與生活的思考。

6位藝術家6組參展作品

香港板塊由陳家俊、張瀚謙、董永康、黃智銓及組合葉韋瀚和陶芷琛6位藝術家帶來的6組作品組成。其中兩件作品可以親自上手體驗,無論是拍照還是單獨逛展,這個板塊都值得一看(如欲瀏覽作品照片請點進文首圖輯)。

張瀚謙《Cinemorpheque》

張瀚謙,是一位以新媒體藝術裝置和前衞電子視聽表演聞名的藝術家,這次的作品以香港電影的春夏秋冬為靈感,用來自生成對抗網絡的機器學習模型,學習超過一萬張季節性圖像,而生成虛擬季節變化的變形視覺。觀眾可以將手伸到圓環當中,控制和感知熒幕中的季節變化,喜歡拍照的朋友也可以用熒幕當背景,記錄下自己和身後的視覺碰撞。

【相關圖輯】團聚不一定在香港 港爸毅然到深圳定居:為了家庭必須有人作犧牲(點擊放大瀏覽):

+9

葉韋瀚、陶芷琛《樗樹之用》

作品模擬的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未來叢林,只有一棵天堂樹苗在熒幕中間輕輕搖曳。當觀眾走入作品空間,天堂樹苗會根據人的流動而茁壯成長,與此同時,周圍的其他物種也會隨之凋零。藝術家葉韋瀚、陶芷琛創作的《樗樹之用》,以沉浸式參與的方式闡釋人類活動對自然造成的影響,或許只有我們在局外靜靜觀看的時候,這片叢林才會越長越旺盛。

陳家俊《候鳥》

你知道嗎?候鳥每一年的南飛都是大自然的一個奇蹟,隨着氣温降低,候鳥羣們需要越洋飛越1萬公里以上才能到達新的容身之所。藝術家陳家俊將候鳥南飛以機械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為候鳥們注入無限的飛行動力,也算是用新的方式,幫助候鳥過冬。

黃智銓《相距》系列

藝術家黃智銓一直以來都積極探索科技和個人情感結合的可能性,這次帶來的《相距》系列一組一共有6件展品。展品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在眼神搖擺的裝置中,體現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生活中的短暫交流,有的互相排斥、有時相伴而行,就像我們與其他人的關係一樣,對下一刻的變化都充滿着未知。

董永康《i/i》

作品《i/i》包含兩部由高處垂吊的兩台自轉熒幕組成,熒幕裏播放着藝術家對鏡凝視自己的視頻片段,兩塊熒幕中的畫面就像雙胞胎一樣,只有安靜等待熒幕轉到特定角度的時候,才會發現視頻中的差異。

董永康《一百次跳躍》

《一百次跳躍》是藝術家董永康在展館中的第二件作品。系在馬達上的膠帶不停地抽打電視屏幕,熒幕中藝術家的雙腿不停地跳躍避開,就好像現實與虛擬世界的聯動,即使置身其中也分不清一百次跳躍還是一次跳躍的循環。

【本文獲「ShenzhenWeekly」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hkmaimai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