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雙減|「兒童劇本殺」興起成教培行業機遇?業者:投資要慎重
內地實施教育「雙減」政策後,許多教育培訓機構和旗下老師都要紛紛尋求轉型,日前,北京一則疫情新聞意外曝光了有桌遊館疑進行劇本殺形式的補課,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據了解,「兒童劇本殺」作為一種新興的兒童教育娛樂方式於內地興起,被認為是教培行業的一個機遇。不過,劇本的參差不齊、兒童的時間及自主消費力都有限等,皆是這新興產業存在的問題。有業內人士則認為,產業的生命週期有限,投資需多加考慮。
「劇本殺=中文補習班」?近日,北京的一則疫情新聞引起關注,兩則流調報告都提到了悅河馬家庭桌遊劇本館前門店,有家長爆料,該店實則為某教輔機構老師的語文補習班,又有消息傳該劇本館多數密接者為小學學生。事件引起輿論熱議,認為這是補習班的新套路,不少網民對於劇本殺形式的補課都嘖嘖稱奇。
對於有傳該桌遊劇本館與培訓機構「學而思」有關,稱其主持人是「前學而思語文名師」等,學而思通過微博發布闢謠聲明,強調該桌遊劇本館與學而思沒有任何業務關聯,學而思沒有員工在該桌遊劇本館任職。隨後,該桌遊劇本館也發布聲明,稱無任何補習成本,也無地下補習行為。亦有家長表示,桌遊劇本館就是給孩子們講一些歷史小知識,一起做遊戲。
公開資料顯示,「悅河馬」是針對孩子設計的桌遊劇本館,主打「寓教於樂的健康遊戲新體驗」。官方微信公眾號提到,其劇本分為歷史文化系列、邏輯推理系列、歷史演繹系列、知識科普系列等。
兒童劇本殺寓教於樂 業者:營運邏輯和教育行業類似
據《紅星新聞》報道,北京一家兒童劇本殺品牌發行方負責人劉女士介紹,與成人劇本殺不同,兒童劇本殺是面向6至14歲兒童的真人扮演遊戲,其不會涉及血腥、暴力等內容,通常會通過7至10人的桌遊形式,讓孩子在2小時內閱讀屬於自己的劇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繼而在劇情中推理、體驗和思考。去年9月,相關概念形成後帶動了一些知名教育品牌入局,市場遂陸續出現一些以教培轉型為主的發行方。今年初,兒童劇本殺開始在多個平台出現,湧現出多位博主推廣營銷,不少教培機構加盟用以消課。
以北京一家兒童劇本殺店為例,該機構專注於「沉浸式親子場景」,不少家長會將劇遊活動當作周末託管的新方式。而劇本殺的內容囊括了中國歷史、文學名著、成長童話和人文自然科學等,有網民體驗過後表示肯定,認為遊戲中穿插著各種歷史知識,寓教於樂,令孩子的表達和思考能力獲得鍛煉。
而從事兒童劇本殺工作也成為了不少教培人轉型時的選擇,如上述兒童劇本殺店的官方頁面的「師資力量」中,就顯示其中一位老師曾任知名機構教培師,主管語文研發教學任務。劉女士透露其現時合作的線下劇本殺館中,有七八成是教培機構及教培從業者轉型。
此外,許多新職業,例如兒童劇本殺的劇本作者、品牌發行方和負責每場帶領兒童玩家推進整個遊戲流程的主持人也由此催生。目前轉做兒童劇本殺主持人的前教培行業人士李女士認為,兒童劇本殺的營運邏輯、教育目標、交付服務等方式都和教育行業類似,只不過產品和方式不同。
李女士總結到,兒童劇本殺劇本的題材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如英語、歷史、文學等,或取材於一些課本課文,寓教於樂,既令家長更容易接受,也有利推廣。第二類是邏輯推理類,其通常穿插了一些化學和物理實驗中的邏輯推理,整體更接近成人劇本殺,對年齡限制較高。最後一類是類似於《大富翁》的財商類的沙盤遊戲,需要模擬財商身份做一些財經領域的判斷,目前較受歡迎。
籲投資慎重 業者:需求並不是很強烈
現時,兒童劇本殺被標榜「輕資產、低門檻、收入高」,既能作為教培機構的消課方式,也可以作為線下兒童書店增強顧客體驗的手段。按照多數品牌的統計方式,按每場10人、每人出場費100元(人民幣.下同)計算,兒童劇本殺「單場即可營收過千,資金回籠快」。而每場2小時,按一工作十小時計算的話,每天可進行5場,營收可達5000元。
不過在某品牌教培運營顧問金先生看來,兒童劇本殺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劇本質量參差不齊,因許多劇本發行方並非兒童教育出身,也會互相抄來抄去。然後很多兒童劇本殺只是套用了成人劇本殺模式,導致實踐時年齡小的孩子讀不懂,年齡大的覺得無聊,「三年級以上的兒童才最適合,否則遊戲過程很容易處於迷茫狀態」。
金先生認為,雖然兒童劇本殺確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為教培行業帶來機遇,但由於兒童的時間和自主消費力有限,市場空間相對成人劇本殺較小,且兒童劇本殺屬性更偏向娛樂生活類,故兒童劇本殺需求並不是很強烈。他最後強調,調研顯示兒童劇本殺的項目品類生命週期有限,不論是產品成績,還是產品延續性,都是有一定限制,故投資兒童劇本殺時,要多考慮盈利模式和產品結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