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雙減|北京8月1日落實「雙減」問責制 學者批:加劇貧富差距
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21日印發《北京市教育督導問責實施細則》。《實施細則》明確,如果存在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雙減」政策落實不到位等情形,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及其相關責任人將被問責。該實施細則將於8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在《實施細則》則指,為有效發揮教育督導的監督、指導作用,強化教育督導結果應用,大力推進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首次對教育督導問責實施進行具體規範,該《實施細則》將於2022年8月1日起實施。
《實施細則》明確:在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方面,如果有片面追求升學率,違規下達升學指標或將升學率與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鉤;教育結構失衡、學校佈局規劃落實不到位,中小學學位供給明顯不足;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勞動教育保障和實施不到位;「雙減」政策落實不到位,中小學減負工作不力,校外培訓治理不到位等情形將被問責。
《實施細則》指,市、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負責對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所轄(屬)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進行問責。
《實施細則》堅持依法依規,對被督導單位的問責方式為公開批評、約談、督導通報、資源調整、行政處罰建議等;對被督導單位相關責任人的問責方式為責令檢查、約談、通報批評、組織處理建議、處分建議等。對督學、教育督導機構工作人員的問責方式為批評教育、責令檢查、通報批評、取消資格、組織處理建議、處分建議等。
什麼是「雙減」?為什麼要「雙減」?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表示,「雙減」即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教育部黨組將其作為「一號工程」。
監管司批評,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嚴重影響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培訓行業野蠻生長,功利主義傾向嚴重,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對學校教育體系產生強力衝擊。培訓機構炒作渲染焦慮,裹挾全社會被動參與,收取高額費用,嚴重降低民眾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雙減」是為了立德樹人、國家教育體系根基、民眾小康生活。
「雙減」成效?
監管司表示,培訓市場虛火大幅降溫,廣告基本絕跡,資本大幅撤離,野蠻生長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原12.4萬個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9728個,壓減率為92%;原263個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34個,壓減率為87%;預收費監管基本實現全覆蓋,監管總額超過130億;所有省份均已出台政府指導價標準,收費較出台之前平均下降4成以上;第三方調查顯示,85%的家長對學校課後服務表示滿意,72%的家長反映教育焦慮有所緩解,90%以上學生表示學業負擔有所減輕。
不過,台灣政治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姜以琳批評,透過「雙減」政策進行大規模教育改革,雖立意良好,但與現行教育模式與體制的重大分歧,極可能加劇貧富在教育上差距。民意呈現兩極化反應,中下層人民支持度較高,上層及精英階級者較為反對;校外培訓業者受影響最大,稱政府不給生路;中小學教師對政策感到不滿。
網民批評:
「小孩子上學不吃苦,難道要去了社會在吃苦嗎?」
「讓孩子們啥都不學下地幹活兒去吧。」
「毒教材都沒見問責,本末倒置。」
「中學減負,高考也降低難度?莫名其妙的扭曲教育。」
「階層固化,進廠,更好的割下一代的韭菜。」
「都高三了不讓學校給補課,就這麼想我們都去搬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