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焦慮 |花48萬元只長高1cm 內媒揭濫用生長激素危害兒童健康
近年來,醫學上主要用於矮小症的「增高針」治療在內地悄然興起。《新華社》及《紅網》等內媒調查發現,所謂「增高針」其實就是注射生長激素。
據悉,因為身高焦慮,有家長病急亂投醫,把孩子帶到各種「身高促進門診」就診,一年花了48萬元(人民幣.下同),結果兒子只長高了1cm。另一名家長也用「增高針」來干預孩子身高,如今打了將近一年,孩子只長高了2cm,體重卻增加了10kg,副作用之大令其十分後悔。
專家就指出,生長激素有被濫用的苗頭,可能帶給使用者內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
報道指,武漢協和醫院兒童內分泌科的林鳴醫生表示,他周一到周五每天接診50人,周日要接診70到80人。現在正值暑假,每天的接診量更多。在這些前來求醫的人當中,有半數的家長都是來詢問孩子身高問題,以及是否需要使用生長激素來幫助長高。
業內專家介紹,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治療,因製劑不同、體重和敏感性不同,每月費用在3000元至15000元之間,往往需要注射2至5年。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黃軻憶述,家長王女士擔心兒子身高偏矮,在各種「身高促進門診」就診,一年下來花了48萬元,結果兒子只長高了1cm。
另一名來自湖南長沙的家長王女士講述,她的女兒今年16歲,在北方城市讀書。班上的男女同學都長得很高,150cm的女兒站在中間格格不入,讓孩子非常自卑。去年,王女士聽了同事建議,決定用增高針來干預孩子的身高,如今打了將近一年,孩子只長高了2cm,體重卻增加了10kg。
王女士十分後悔,「我看身邊、網上打生長激素的人都說有效果,副作用是少數,結果自己小孩就成了少數。」她已打算給女兒停藥。
據悉,兒童生長激素的全稱是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這種生長激素只能用於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身材等,不能擅自擴大治療範疇。有兒科醫生指出,兒童生長激素超範圍使用已成「潛規則」,臨床上存在疾病診斷不規範、隨意擴大生長激素應用範圍、過度治療等問題,帶來嚴重健康隱患。
有醫生介紹,有些孩子在注射生長激素後,甲狀腺功能會出現暫時性減低的情況,會有疲勞、乏力、虛胖等症狀。有些孩子在注射生長激素後會出現血糖高的問題,需要定期監測,避免發生糖尿病的風險。還有的孩子注射生長激素後會引起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現象。
至於生長激素濫用背後的推手,報道揭露,由於推廣「增高針」能獲取暴利,一些醫藥代表用高額回扣來引誘兒科醫生濫開處方。一些生長激素藥廠邀請兒科醫生參加培訓,而所謂的培訓就是讓醫生給孩子多開生長激素,按銷售額的一定比例提成。
有內地醫生建議規範生長激素的使用。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小兒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張一寧表示,衛生主管部門應加強對醫生的培訓和監管,醫生要嚴格遵守相關兒童診治指南,謹防臨床上生長激素濫用、超範圍使用。對於受利益驅動誘導孩子注射生長激素的違規行為,衛生、藥監、公安等部門應該形成合力,嚴厲查處。
業內專家認為,對確實患有矮小症的兒童,生長激素是目前認為的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在最佳的治療時機通過藥物來干預,會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生長,但一定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而家長也需要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明白生長激素並不是想打就能打,真正有需要的人群,必須經過相關檢查由專業醫生開具處方後才能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