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月薪1.5萬吃不起車厘子」引熱議 官媒揭販賣焦慮產業鏈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繼內地自媒體紅人咪蒙團隊的毒雞湯文章被批煽動民眾情緒後,近日再有一篇以相似方式「販賣焦慮」的爆款文章《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厘子》(以下簡稱《吃不起車厘子》)受到各方質疑。
中共北京市委旗下的《北京日報》評論稱,吃不起車厘子就渲染「生活品質太差」是無稽之談。
在《吃不起車厘子》一文中,作者把女生財務自由從低到高分為15個階段,最基本的是辣條自由,接近最高級別的就是車厘子自由。同時又以「我有一個朋友」為例,指出「有人月薪一萬五,看起來還不錯的生活,實際連個車厘子都不捨得吃。」
文章發布後,「車厘子自由」成為網民熱議話題。接著又衍生出士多啤梨自由、榴蓮自由等,網民紛紛對照自己達到哪一檔次。還有不少人效仿他人在朋友圈曬出車厘子和其他昂貴的水果「炫富」。
有人表示,「在北方車厘子是交友必備神器,是冬天水果裡的絕對C位」。不過,也有網民笑稱目前達到的只有「喝水自由」,另外有人認為「什麼自由都不需要別人來定義」。
不過,「車厘子自由」成了挑動輿論的新名詞後,亦惹來了不少批評和質疑。有媒體評論這篇文章充滿了「販賣焦慮套路」。《北京日報》評論指出,車厘子作為一種進口水果成本高昂,即便是北上廣月入一萬的白領,刨除生活開支,也很難做到「想吃多少吃多少」,因此吃不起車厘子就渲染「生活品質太差」,純屬無稽之談。
評論還稱,朋友圈隔幾天就會湧現出一批高度相似的爆款文章,圍繞焦慮已經形成產業鏈:先製造焦慮和傳播焦慮,後研製雞湯和售賣雞湯,再製造新焦慮和研製新雞湯。而雞湯的受眾「非但不會獲得精神的救贖,反而被引向更加無解的焦灼。」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