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批部分網絡潮語傳遞極端情緒 渲染消極焦慮的心態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小宇宙」、「洪荒之力」、「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互聯網技術在內地發展迅速,衍生出不少「網絡潮語」,其往往反映出那段時間的潮流風向,亦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增加一定趣味。
不過,官媒《人民日報》刊文稱,一些網絡潮語簡單粗暴地「貼標籤」,是傳遞極端情緒,渲染消極焦慮的心態,反而為社會心態造成不良影響。

人民日報批評,部分網絡潮語傳遞極端情緒,渲染消極焦慮的心態。圖為瀋陽一家商場設計的「潮語牆」。(視覺中國)

文章題為〈讓流行語成為正能量的載體〉,開首先指,網絡潮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時代的發展進步,也折射出人們的精神氣質。不過,語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達思想的手段,影響著人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有時那怕只是一個語言標籤,也容易讓人先入為主,進而反作用於人的情緒和思想。「從這個角度看,一個語彙的背後,往往涉及一系列的價值判斷。」

文章稱,一些網絡流行語熱衷於簡單粗暴地「貼標籤」,傳遞極端的情緒、使用誇張的表達,渲染或消極、或焦慮的心態。如被濫用,難免給社會心態造成不良影響。「比如,有人用『積極廢人』指稱那些愛給自己定目標但永遠做不到的人,如果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層面,奮鬥的意義又該如何安放?」

文章又指,不論是「隱形貧困人口」、「逃避性沮喪」或是「口頭學渣」,這些網絡熱詞看似調侃,實際上卻是用貼負面標籤的方式傳遞著焦慮,不經意間放大了一部分並沒有那麼大的負面情緒。

「讓流行語成為正能量的載體」

文章又稱,隨著互聯網技術對媒體的影響增大,有學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現象:曾經的「一己之見」「片面認識」「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條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傳播。一些網絡流行語,正是因為抓住人們對困難際遇、負面情緒的代入感而流行。「我們需要認識到,被情緒裹挾的判斷不會令人信服,被標籤標註的生活無法讓人熱愛。更何況,正如短暫的陰雨不能反映整年氣候,一兩個情緒化的熱詞,也不足以勾畫我們生活與工作的全貌,更無法給我們解決問題提供精神動力。」

文章強調,網絡潮語的生命力,不在於會不會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發笑,而在於有沒有創造出社會價值、能不能經歷時間的沉澱。一些經久不衰的流行語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在於兼具有效、有用、有趣的屬性,既反映時代又推動時代的改變。「從熱詞中驅散負能量的寒霜,讓流行語成為正能量的載體,才能讓這座語言的花園更美麗、這個語言的城市更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