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生都按時食早餐? 四川一大學研究稱生活較規律學生成績好
每天定時起床、食早餐、定時洗澡,有規律的生活真的那麼重要?位於四川的電子科技大學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學生校園生活的規律性,原來和成績顯著相關--生活越規律,平均而言,學生的學習成績就越好。
研究由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的科研團隊進行,研究對象涉及2萬名大學生,為電子科技大學2009至2012入讀的本科生。科研團隊蒐集他們從2009年到2015年,從剛進校到大三結束的3000萬條校園刷卡記錄,包括在食堂吃飯、宿舍洗澡、教學樓裝水和進出圖書館4種行為。這些行為發生頻次高、累計記錄多,而且全面紀錄在校園卡內,有利進行可信的統計分析。
科研團隊再將「教學樓裝水」和「進出圖書館」的數據生成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指數」;食堂吃飯、宿舍洗澡的數據形成「生活規律指數」,再將這兩個指數與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對比,最終得出學生學習努力程度指數與學習成績呈正相關的結論。而有趣的是,學生校園生活的規律性,竟然和成績亦呈正向關係。
成績好的學生有更大可能堅持去食堂吃早飯
研究團隊成員曹奕解釋,他們使用經典的「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的方法,係數範圍落在-1到1之間,絕對值越接近1,表示二者的相關性越強。研究發現生活的規律與學習的相關性存在較強且顯著的相關性。具體而言,洗澡規律性和成績的相關性是0.157,吃飯規律性和成績的相關性是0.182。
團隊研究發現,不管是吃飯還是洗澡,學生生活越規律,平均而言成績越好。比如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整體上更有可能去食堂吃早飯,尤其在溫度偏低的日期,成績好的學生有更大可能堅持去食堂吃早飯。「成績好的學生一般會克服困難,在寒冷的早上保持生活的規律性。受外界天氣因素(如氣溫)影響小的學生,謹嚴性越高,學習成績越好。」研究團隊成員高見說。
此外,在洗澡和吃飯兩種行為上,規律性保持得比較好的學生,成績下降的可能性比規律性保持得不太好的學生要低,不容易出現成績的大幅下降。
大學教授:研究對學校教學管理有很大意義
有份負責研究的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指出,儘管目前的結論是使用匿名數據得出的,但對於學校教學管理,尤其是定量化、個性化、前置化和動態化的教學管理,有很大意義。「這種行為數據作為一個前置性、引導性的指標,可以讓學校管理者認識到學生的行為數據和學業發展之間的關係。」
他認為,學校可以用類似的技術去觀察學生是否在集中聽課,學生的狀態是否陽光開朗,是不是有孤僻自閉行為。而行為數據分析方法有助於教育管理人員及時察覺學生的異常行為和心理問題,及早採取干預和幫助措施,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