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無主」胚胎漸增 內地胚胎庫存將滿 醫生:不敢丟

撰文:王兆陽
出版:更新:

自從1978年人類歷史上第一名試管嬰兒誕生以來,全球借助體外人工授精技術出生的人口已超800萬,而目前,中國內地每年這一數字高達20多萬。
不過,有媒體發現,內地多個省市醫療機構無人認領的「無主」胚胎日漸增多,胚胎庫庫存已經近滿,部分地區「無主」胚胎甚至高達六成,但醫護人員出於倫理及法律考慮,不敢丟棄。

貴州一醫院內,工作人員觀察人類胚胎情況。(視覺中國)

據悉,在內地,一個試管嬰兒周期會培育多個胚胎,醫院一般篩選出兩個胚胎植入子宮裡,剩餘的胚胎則被放入液氮罐中冷凍保存,今後若有需求,經成功「喚醒」後可再次進行移植。不過,多數患者在做完試管嬰兒後就不再和醫院聯繫,而剩餘胚胎成為「無主」胚胎。

媒體發現,北京、南京、武漢、深圳、青島等多省市生殖機構目前都面臨問題:如果繼續存放這些「無主」胚胎,醫院很快也沒有空間了。此外,保存成本高同是問題:現時一份胚胎的保存年費,從一千元到三千元(人民幣)不等。這筆費用只能醫院買單。

資料顯示,部分地區冷凍胚胎數幾年前便已過萬,其中六成以上屬「無主」胚胎。

有醫生表示,內地幾乎沒有醫院真正扔掉胚胎。一方面心理上抵觸,另一方面,也有倫理考量。

「胚胎是人還是物,目前法律並未對其明確定性。雖然我們和病人簽了關於保存多久就可丟棄的合同,但如果將來法律將胚胎界定為人,醫院貿然將其丟棄可能要面臨嚴重的後果。」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與生殖婦科中心主任郁琦表示。

湖南長沙一處冷藏胚胎庫。(視覺中國)

2003年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規定,對胚胎的處理,醫院須獲得夫妻雙方的知情同意書。簽署合同是醫院應對潛在糾紛的唯一辦法。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朱虎表示,目前內地法律層面是把胚胎當作「非人」。不過,「法律不解決定性問題,不會明文規定胚胎是什麼。」朱虎補充道。加上中國對胚胎能否丟棄也未明確規定,許多醫生擔憂合同法律效力不足。

朱虎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合同模式,醫學界和法學界聯合起來,共同制訂出一份完善統一的合同範本,醫院再根據自身情況作內容調整,「不僅是胚胎去留,其他一些尚存爭議的問題,例如胚胎繼承權等,也應該由醫法兩界多溝通商討,得出一些共識。否則做出一些錯誤的規定,代價會更大」。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