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個出世的試管嬰兒幾歲了?│Sci Papa
很久之前,如果一對夫妻想生小孩又生不到,通常女性就會被怪罪「無生養」,後來科技發達了,知道男性都可以不夠精子或精子不夠活躍,不育,終於都不是全歸咎於女性!而在以前的年代,不育夫婦為了生小孩都會用上不同的偏方,例如飲「多仔茶」,甚至會求籤飲符水,無所不用其極!
但現代社會,有不少不育父母都可以透過體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sation),嘗試達成生育小孩的希望!這個,其實是科技發展對人類生活提升「活生生」的例子。
【編按:作者為Sci Papa】
然而,事實亦有不少父母受惠於這個技術,完成成立一個家庭的夢。《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會》就發表了他們的統計,發現因體外受精或其他先進的技術而出世的嬰兒,已有8百萬個!而第一個試管嬰兒(其實她的受精是在培養皿,而非在試管發生),是在1978年出生,現在已有40歲(科豆比他年輕啊!)!她是一名女性,名叫Louise Brown,在英國出世,現在還已擁有自己的家庭,育有兩個小孩。
而體外受精的技術亦在這40年有所進步,由在「試管」中讓精子與卵子自然結合,到可以用刺針的技術把精子直接打入卵子,就算男性的精子的活動能力較低,這個技術(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亦可令卵子受精的機會增加。
當然,我們還可以從「道德倫理」的角度去討論試管嬰兒這件事,但對於久久未能生育而又十分喜歡小孩的夫婦,這項技術至少讓他們有一個選擇的機會,去生兒育女;筆者相信,經歷了不斷嘗試而最後要用到體外受精的父母,也許對小孩的來臨會更格外的期待吧!
雖然,體外受精幫助了很多不育嘅父母,但其實都不是全無風險的;一個來自南美洲的系統性回顧就發現,ICSI嬰兒先天性畸形的風險為7.1%,而在自然懷孕的人群中則只有4.0%。所以當夫婦們決定要做體外受精去懷孕時,確實必須問清楚醫生有關這種技術的風險,其機率及處理方法,這樣才可以準備得更好!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7/180703084127.htm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574649/#!po=72.6563
Sci Papa (專頁:Scientific Papa)
喜歡科學,但更喜歡老婆跟女兒。覺得科研跟「湊女」都是要有極度的耐性,不怕失敗,還要懂得自我反思後用不同方法再嘗試!將育兒及科學融合,期望伴著女兒走一條快樂的成長路。
更多文章:【不完整的爸爸】殘缺的身體與百分百的愛 爸爸:想給她梳辮子
《香港01》App,瀏覽更多親子資訊,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